被爱滋养的孩子

时间:2023-06-15



 

1

这一对母子走进我的咨询室时,表情截然不同。母亲看起来霸气自信,七岁的儿子眼神躲闪不安。

妈妈说,儿子句句今年上一年级,他们夫妻做生意比较忙,孩子平时由外公外婆带着。句句性格比较温和,幼儿园时从来不和小朋友抢玩具或发生争执。上小学后外婆发现,句句经常要带各种小玩具或学习用具到学校,一天后那些东西又都会神秘消失。外婆认为有其他孩子欺负句句,到学校后才了解到,没有人要挟句句,是句句主动这样做的,他带东西给同学,同学就说他好,喜欢跟他做朋友。妈妈不理解句句的做法,认为儿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面对家长的苦恼和不解,我表示理解,要想揭开谜底,孩子才是答案。我和句句来到了沙盘室,面对琳琅满目的沙具,句句的表情顿时放松了许多,露出了惊喜和好奇。我说:“句句,老师在这里陪你玩沙盘,你可以按你的想法随便摆放,不管你怎么摆,老师都不会干涉,都会觉得是最好的。”句句有些诧异,小声问:“我怎么摆您都会认为是最好的吗?”我说:“是啊,你的作品对你来说当然就是最好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

开始时句句每拿一个沙具,都会小心翼翼地抬头看我一眼,我则会给他一个赞许和鼓励的眼神。随着我的认可越来越多,句句渐渐地进入聚精会神的创作中。当结束沙盘时间后,我看似不经意地问为什么给同学们拿玩具,句句说:“我想同学们说我好,担心别人不喜欢我。”“哦,你这样做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是吗?”“嗯。”这个“嗯”似乎省略了很多字。“爸爸妈妈会认可你吗?”“不,我很少见到他们,外婆外公带我玩。”看着句句有些失落的表情,我明白了这个七岁孩子内心的渴望。句句还告诉我,他不敢惹外婆生气,怕外婆不要他。有一次同桌笑他是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他很难过,并且一直记着。

 

2

通过和家长进一步沟通,我了解到句句父母觉得情感上对孩子有所亏欠,就在物质上进行补偿。外婆的性格比较强势,情绪不是很稳定,妈妈觉得孩子在外婆的照顾下很乖,很懂事,也就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这是一个肯花钱,而不肯花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高级情感的诞生,那是对爱与归属感的渴求。我是谁?我是谁的孩子?当句句出生后由外婆抚养开始,就与父母产生了疏离,那是亲密感被剥夺和移位的惶恐,也是归属感的迷失。

孩子从婴儿开始就需要建立自己的归属感,婴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认定,更是情感的补充与认可。外婆的情绪问题,也会导致句句缺乏安全感,因为很少看见父母,得不到情感的沟通和连接,更得不到父母的欣赏和认可,所以句句极度缺乏身份的认定,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是极度缺爱和不自信的人格特质,同时也是低自尊的表现,突出表现为不懂拒绝,会违背本意去迎合取悦他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的生理需求满足后,安全感和爱是紧随其后的极其重要的需求。安全感作为人类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首先从家庭建立起来的认可与接纳。孩子带着这样的属性,才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依次产生存在感、幸福感。当所有需求按层次递进获得满足后,孩子才会建立自己健康的心理系统,情绪稳定及阳光自信,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得从容不迫、积极乐观。

 

3

句句在幼儿园时表现得很乖,这是他在集体生活中产生的不安全感;进入学校后,独立意识增强的同时,归属感的缺失更为明显,这也让句句感觉自己更孤独和无助。七岁的孩子开始萌生了隐隐的生存焦虑,他用自己的办法取悦他人,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句句妈妈在得知事件背后的原因后非常自责,意识到了亲密感缺失对孩子造成了很深的伤害。

针对句句的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是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要亲力亲为参与到孩子的养育当中,不能只做出钱的“甩手掌柜”。所谓的富养,是指父母要给予孩子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富足养育,那是爱的滋养与陪伴。只有当孩子在家里得到足够的爱的滋养,才不会渴求他人的施舍与关注,他才会接纳自己,拥有爱他人的能力。

 

摘自《莫愁》202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