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手腕的女孩

时间:2023-04-21

划手腕的女孩

马志国

 

心理困扰:孩子究竟有什么心事?

今天,我接待的是女孩文静一家三口。

文静母亲首先这样介绍情况:“文静现在正读八年级,确实很文静,不爱说话,平时就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应该说挺让人省心的。可是,自从上了初中,特别是到了八年级,就不再让人那么省心了。先是肚子疼,胃口不好,有时候在学校里说身体不好受,会让我们接回来,后来就不爱上学了。我们带孩子看过医生,也没查出孩子身体有什么问题。后来,又发现孩子总是爱哭,总是一个人流泪。最让我们担心的是,孩子最近还常常用小刀划手腕……”

我问道:“划手腕?很重吗?”

文静母亲说:“不算太重,但是也有一道道伤痕。回头您可以看看。也怪我们,平时我们在公司里工作都很忙,孩子主要是和奶奶生活。最近两天我才请假了在家里陪孩子。我们问孩子有什么心事,孩子也说不出是怎么回事。老师建议我们带她来做心理咨询。”为了进一步探究,接下来我跟文静开始了单独交流。

 

心理探究:这个世界的美好在哪里?

伴着泪水,文静开始诉说自己的心事:“我是个向往美好的女孩,我觉得世界该是美好的。可是,我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如我向往的那样美好。”

我回应说:“所以,就会伤心,就会流泪,就会拿小刀划手腕?”

文静感觉似乎遇到能听懂她的人:“是的,我常常感到伤心,伤心的时候就爱流泪。有时候,当我心情特别不好了,就会用小刀划手腕,随着那种疼痛的感觉,伤心就止住了,眼泪也止住了……”

我:“你划手腕的时候怎么想的?”

文静:“没想啥,就是觉得手疼了,心里好受点儿。”

我:“有没有极端的想法?比如活着没意思啊,不想活了等。”文静:“您是说自杀?那倒没有。就是想到好多伤心事,心里太苦了,好想划一下手腕,心里能疼得轻一点儿。”

“都有哪些伤心的事呢?比如在家里……”

“在家里,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我都是和奶奶在一起。奶奶脾气不好,对我很严厉,为一点小事就会数落唠叨我。一个人想起来,就止不住地伤心落泪……在学校里,同学之间的事也会让我伤心。比如最近的一件事:我有个要好的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可是,那天课间操结束后,她跟另一个同学拉着手有说有笑走远了。我是个重感情的女孩,她怎么能这样对我?就止不住地伤心流泪……”

“所以,你就感觉这个世界不那么美好了,就常常黯然神伤?”

文静重重点头:“我知道总流泪不好。可是您说,在家里有伤心的事,在学校也有伤心的事,生活的美好在哪里?这个世界的美好在哪里?”

 

心理解析:认知偏差导致的情绪问题

人为什么对事情有积极或消极的情绪?

心理学告诉我们,决定人的情绪积极还是消极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人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有时候,同一现实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文静的心理误区在于,对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心理上给出的是消极的认知评价,就是只看到了消极面,没能看到积极面。文静的情绪困扰关键在于认知出现了偏差。

文静之所以如此,还有两个具体原因。一是年龄特征,文静作为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看问题很容易片面,也就更容易看到生活的消极面,从而体验到消极的情绪。二是个性特征,从文静的言谈举止之间可以看到明显的体验细腻和容易伤感的性格。于是,面对生活就更容易看到消极面。

至此,我了解到文静目前的状态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有青少年发展的问题,由于她还有自伤行为,以及肚子疼、胃疼等躯体症状,我建议父母带她去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看是否需要服用药物。

 

心理对策:换个角度重新看生活

经过和文静交流,她讲到:“我意识到同样的人和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看法,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过去心态消极,总是用消极的眼光看问题,所以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今后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用积极的心态看生活,就会看到生活的美好。”

我肯定说:“说得好。自己的心美好起来,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会美好起来。你越是从积极角度看奶奶,你也就会发现奶奶越来越可爱。同样的,你越是从积极角度看同学,你会发现同学也越来越友好。你愿意试试吗?”

文静开心地笑了:“我知道了,您放心吧。”

最后,跟文静的父母沟通了上面的情况。文静妈妈快言快语:“首先是我们不能天天忙工作,不能把孩子全扔给老人,也要注意多陪陪孩子,关心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特别是我这个当妈妈的,不管多忙,都要关心孩子,多陪陪孩子。”

文静爸爸憨厚地笑了:“我也要注意陪陪孩子。还有,我回去跟孩子奶奶好好说说,让孩子奶奶也意识到孙女长大了,说话的时候要注意点方式。奶奶也很疼这个孙女,我好好说,奶奶会注意的。这件事,我来办。”

文静家庭的情况很有普遍性。很多家庭父母工作忙,由祖辈来当代理家长。作为父母,当然都要工作挣钱养家养孩子,当然也可以请祖辈当代理家长帮助照顾孩子。但是,不要忘了做好两件事:第一,孩子确实需要父母挣钱,但是,更需要父母的心灵陪伴。第二,可以请祖辈当当代理家长,但是,作为父母不要忘了自己家长的职责,要做好同代理家长的沟通与合作,来共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摘自《心理与健康》202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