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有“度”的大学新生家长?

时间:2023-04-21

如何做一个有“度”的大学新生家长?

江秋玮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大学新生的家长,自从孩子考上大学离家,我是越来越烦躁了。

收到录取通知时,她笑了,我哭了。她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感到愉悦,而我则是喜忧参半,开心骄傲与难过不舍交织在一起。养了十八年的女儿终于成才让我感到欣慰,但这也意味着她要离开家去千里之外的大学独自生活。她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保护,她真的可以照顾好自己吗?我很担心,心里空落落的。现在已经开学一段时间了,我还是适应不了没有女儿的生活,总盼着时间快点,再快点,最好下一秒就到和女儿约定的视频时间,和她聊天时也总是絮絮叨叨,询问她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睡得好不好……生怕自己不能面面俱到。我感觉很焦虑,该怎么办呢?

一名大学新生家长

 

A家长,您好!

我非常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的担忧也是我们很多大学新生家长的担忧。九月开学季也是离别季,当孩子们纷纷步入大学校园,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不淡定了。

我们迫切地想了解孩子离开家后在学校的一切,而孩子们在进入大学后,却迫不及待地想挣脱父母的羽翼,迎接自己独立的生活。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他们一方面习惯了被关心呵护,一方面又不愿意父母过度约束自己。如果您天天电话督促,孩子确实会感到压迫,但反之如果您彻底撒手不管,孩子又会产生无助和疏离感。作为大学新生家长,如何把握好“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以下几点能够帮助到您。

 

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现状

进入大学,孩子生活自立了,但将来的学业、择业和择偶等仍需要您及时把握动态、提供指导。及时引导孩子把握人生目标,分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困惑,这也是我们家长的职责。但把握动态不等于监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和自制力不同,进入大学后该不该放手,可以根据您孩子的情况来适当地把握尺度,先紧后松未尝不可。等孩子到了高年级,心理和生理更加成熟了,我们就可以在孩子顺利时在远处默默欣赏,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支持与指导。

 

多引导少说教

大学阶段,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入校后的变化也发生改变。亲子交流频率减少,孩子有了除父母以外的支持系统,这时我们与孩子的交流就需要从照料模式调整到智慧模式,指导需要由指令式向引导式转变。我们要做不断学习的父母,及时了解大学生前沿思想潮流,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孩子的朋友,建议但不强迫,教育但不控制,相信我们的孩子有权利并且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机会,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多理解少指责

新入校的新生们兴奋期待,但也有重重担忧。您经常与孩子沟通并给予鼓励,能够拉近您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愿意倾诉;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批评指责,要学会持开放的姿态接纳并理解孩子的各种负面情绪与表现,耐心倾听孩子进校后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孩子的感受,鼓励其勇敢面对。

 

处理好分离焦虑

孩子的离开让您寝食难安,焦虑、烦闷,这其实就是分离焦虑。分离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自然规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指向聚合,唯独父母与子女的爱指向分离,就像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说:“所谓母爱,就是渐行渐远的分离。”只有当孩子们开始学会一个人面对学习、一个人料理生活、一个人结交朋友时,他们才会慢慢地走向成熟,才会有一个真正的“我”!

 

● 正确认识自己的分离焦虑——人是有情绪情感的,在面对分离时您感到不安、焦虑和失落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分离不适是子女离家初期家长必然的状态,不要过分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或是更年期提前了。

 

● 要敢于直面分离焦虑——我们要认识到子女是独立的个体,此次的分离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越早放手,越有利于孩子成长,我们家长要勇于剪断亲子一体化的“心理脐带”。

 

● 重拾兴趣爱好,过好自己的生活——您是否还记得自己和爱人二人世界的美好?您是否还经常与朋友闺蜜保持联系?您是否还记得曾想过等孩子上了大学,要好好为自己活一回?现在我们可以找回那些丢失的自我,重新拾起为培养孩子成长而放下多年的爱好,跳跳广场舞,旅游摄影,与爱人再享二人世界,与好友谈谈心,您积极的生活状态对孩子也是正能量的激励,各自精彩,相互安心!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学会求助

随着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孩子们越来越能主动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当孩子遇到心理困惑向我们倾诉时,当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时,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解决,可以寻求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帮助。如果孩子初高中患有精神障碍,不要对学校隐瞒,及时和学校沟通学生实际情况,我相信学校会积极配合孩子的治疗,并提供在校期间的就医信息及咨询服务。

 

希望您能积极调整,早日缓解分离期的不适,做个有“度”的大学新生家长!如果不能自我调适,仍存在一定的情绪困扰,您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摘自《心理与健康》202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