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式旅游:“你住我家,我住你家”靠谱吗?

时间:2023-10-05


  

交换式旅游火了。目前交换式旅游主要有两种换法,一种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就是说由甲方先入住乙方家,由后者负责接待,过些时日,乙方再入住甲方家。交换式旅游模式在我国仍处于“雏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思维观念等都不完备,有较大的潜在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有没有要交换式旅游的,我给你一个临时密码就可以入住,家里除了主卧,四个卧室都能睡,还有汽车一辆可以提供,准备好了一次性床品和洗漱用品……”日前,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公开征集一位“可以交换式旅游的朋友”,交换的额外条件只有一条——帮院子里的花浇浇水。视频发布之后,吸引了不少网友的注意,相关评论达上千条,李女士的私信里也挤满了“跃跃欲试”的网友。综合考虑之后,李女士选中了来自山东青岛的郑女士。

  第一次交换式旅游的体验,让双方都格外满意,她们不仅收获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也收获了友谊。“等之后有时间,我会去青岛玩,住在她家里,为这次交换画上圆满的句号。”李女士说。未来,李女士还会考虑将交换式旅游继续下去——出于安全考虑,仅限女生;不收钱,只找有缘人。

  像李女士和郑女士这样选择进行交换式旅游的人不在少数。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发帖求“交换”,其中还有不少交换成功的例子。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说,交换式旅游的优势,还在于彼此都能够获得旅游规划方面的帮助,可以互相为对方提供行程规划、风险提示,以避免踩坑,并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等,让双方都能获得极有价值的旅游规划和指导,“这甚至是花钱也难以买到的服务”。

  然而,对于这种“旅游+社交”相结合的互助旅游方式,并非所有人都能欣然接受。近日,社交媒体发布的相关投票结果显示,约有62%的人认为交换式旅游“不靠谱”,仅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

网友“我掛住你啊”告诉记者:“最开始听说交换式旅游的时候,就觉得震惊——竟然有人会让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直接住进自己家里,而且还可能是自己本人不在的情况下,万一引狼入室怎么办?”

除了一些对交换式旅游还在观望或者犹豫的人外,已有一些人遇到了不靠谱的“交换者”。有人先在自己家接待了对方,等到一周后想让对方践行“交换之约”,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有人和对方同时出发去到彼此的城市,回来后却发现家里一片脏乱……

还有让交换式旅游彻底变了味的——有的网友晒出自家房间照片后,从单个房间到整套房明码标价,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民宿”。在孟强看来,普通人之间的交换式旅游,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是为了经营,但是如果有人打着交换式旅游的旗号,实际上却主要是提供住宿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那么就有可能构成经营接待旅客住宿的营业。这种变相经营住宿服务的行为,并未进行营业注册登记,也规避了国务院关于旅馆业治安管理的相关规定,导致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不仅会造成国家税收方面的损失,还会造成旅客人身安全、社会治安方面的较大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除个人在社交平台发帖“求交换”的形式之外,网上还有一些打着“交换式旅游”旗号的平台,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平台大多不太靠谱。

   以一个名为“换房旅游网”的网站为例,该网站宣称“到世界任何地方旅行·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免费住宿”“已在中国70多个城市拥有数百家房东”。查看网站房源信息必须注册成为会员,但注册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仅需要邮箱即可注册成功。刚注册成功就可以自己发布房源,只需要说明房子的基本情况(照片、房间数、大概位置),就能发布成功,并没有进一步确定房源真实性。

如果要通过网站跟房主沟通,只能留言等待回复,效率较低,因此网站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添加网站创办者的私人聊天账号,花费50元加入房源群,在群内和房东自行沟通。当记者询问该创办者“如何确保房源真实”时,对方只回复说“大家因为信任我而走到一起”。不仅如此,当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对“换房旅游网”进行查询时,结果显示为0,随后对网站备案许可号进行查询发现,该网站为个人创办。

接受采访的专家均提到,交换式旅游的新奇体验感背后,是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在孟强看来,首要的风险就是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双方互相交换住处使用,意味着双方将彼此的真实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详细住址、钥匙密码等都交给对方去掌握,对方能够进入自己私人住处进行住宿,对自己的房间布局、私人物品等清楚知悉。这就有可能存在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隐患。同时,还存在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对方入住交换者的家中,交换者的房间、床铺、卫生间等,都要让对方使用,如果对方随意翻看交换者的私人物品,甚至拍照录像上传网络,无疑会侵犯交换者的隐私权。

 

摘自《读报参考》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