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星探:视频带火新疆野植 需要检查

时间:2023-10-05


默冉

 

日前,杨宗宗发布的“新疆神奇植物”视频火了,他让网友们见识了野西瓜、骆驼刺、沙拐枣等奇草异果。这名80后新疆汉子,14岁就成为我国首个发现“小花鸟巢兰”的人,并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被保送至北师大。30岁时,他放下生意,去寻找新疆的濒危植物,并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珍稀物种。杨宗宗在9年间驱车10万公里,拍下2000种罕见植物,发现8个新物种,出版了《新疆北部野生植物图鉴》,堪称“植物星探”。

 

“植物痴”被保送北师大又退字

杨宗宗1984年出生于乌鲁木齐,他的爷爷在党校教书,平时喜欢研究草药。杨宗宗6岁时,就翻看了爷爷那本《新疆中草药手册》,对上面形形色色的花草图案很感兴趣,还用蜡笔给书中黑白印刷的植物上色。

杨宗宗上中学时,同龄人在讨论着假期去哪里玩,他却经常利用假期去野外采植物,做标本,鉴定和归类。

1998年,杨宗宗在乌鲁木齐后峡地区的高山上,采集到一种陌生的兰花,他和爷爷难以鉴别出其品类。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杨宗宗发现,一本植物杂志中提到的珍奇濒危物种“双蕊兰”,与他采集的植物标本很相似。他急忙给杂志社打电话说明情况,编辑老师很热心,给这名中学生介绍了一位专家。当晚,杨宗宗就写了一封信,连带着标本一同寄给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陈心启教授。经专家鉴定,这种植物名为“小花鸟巢兰”,在我国是首次被发现。

读高一时,杨宗宗已经自学完大学的生物课程。他还代表全校去参加生物大赛,拿了新疆第一名,并因此获得北师大保送资格!高三那年,杨宗宗几乎没怎么进过学校,大部分时间都跟着旅行社、科考队等,跑去新疆的野外寻找植物。

杨宗宗进入北师大读生物学之后,才发现自己数理化基础薄弱,甚至跟不上课程。苦撑到2004年,即将升入大三的杨宗宗最终选择了退学。回到新疆后,女朋友也因此和他分手。

失学又失恋的杨宗宗,每天在家乡顶着流言蜚语生活。最后,他一把火烧掉了所有与植物相关的书籍和标本。因为经常往野外跑,他练出了强健的体魄,23岁时转行做起了健身教练。后来,杨宗宗开了健身房,生活逐渐变得富足和稳定。

2013年帮奶奶搬家时,他在自己居住过的小房间里看到了《中国植物志》,上面有密密麻麻的标注。触摸这本书的一瞬间,杨宗宗红了眼圈。他微颤着手翻开用牛皮纸包着的旧书时,发现整个世界一下子安静了。

 

山上“寻宝”遇野狼

从此,杨宗宗在经营健身房之余,又重拾起对植物的热爱。一次在野外考察时,杨宗宗结识了志趣相投的迟建才、马明。三个人开始一起搭伴,每年不间断地去野外寻找和记录各种植物。

2017年,他们前往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看望国家植物分类学泰斗王文采院士。杨宗宗上初三时曾给王老院士写过信,询问一种他新发现的植物,当时老先生认真地回复了他。

看完杨宗宗等人在新疆发现的植物照片后,王文采院士激动地说:“你们拍摄的这些植物很珍贵,辛苦了!如果能用一两年时间再去多拍摄些照片,从里面选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的,出一本野生植物图鉴,将会对新疆地区的植物学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杨宗宗大受鼓舞,回到乌鲁木齐后,他转让了健身房,开始专心做植物研究。家里人觉得他疯了:“没有收入你也要去写书?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杨宗宗拿出积蓄,马明大姐则拿出了她的退休金,供他们三人完成《新疆野生植物图鉴》的素材采集和创作。杨宗宗对两位同伴说:“有些事情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我们热爱新疆的植物这么多年,是该出成果了,这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但新疆太大了,如果要把一片区域摸查清楚,至少得一两年的时间。而且有些植物的花期十分短暂,杨宗宗他们只能像赶场的蜜蜂一样,哪里有花开,就飞到哪里去拍照、记录、采集标本。

为了寻找一种叫“阜康阿魏”的植物,杨宗宗他们在北疆跑了好几个月,都未能如愿。杨宗宗不死心,后来又去到那片区域,翻了一天的山,终于在悬崖峭壁上发现了“阜康阿魏”。他想打电话告诉山另一边的马明,但信号太差了,打不出去。

等到约定的时间还不见杨宗宗出现,马明以为他出事了,背着大包小包,气喘吁吁地跑到山这边来,看到杨宗宗安然无恙,才长舒了一口气,一屁股跌坐在他身边,整个人都累虚脱了。

但就在这时,他们身后传来了狼嚎声!杨宗宗和马明浑身一颤,杨宗宗急忙把马明搀扶起来,两人一起背靠山体,手里抓起一块石头当武器。

经常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的他们,偶尔会遇到狼、河狸、野牦牛等,并知道“防狼三要素”:背靠安全地带,直视狼的眼睛,进退有序。

“嗷——”一头高大威猛的西北狼,在距离杨宗宗两人10多米远的山包上仰天嚎叫,声音凄厉而瘆人。下一刻,这头狼就弓起前腿,伏下身子,准备扑向杨宗宗和马明这两个猎物了!

杨宗宗站到了全身颤抖的马明身前,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果断向山包上投掷出石块,然后眼直盯着狼,手摸向腰间。在农村有一句老话:“狗怕弯腰,狼怕摸刀。”一旦发现人携带刀具,智商比较高的狼就不敢轻易进攻了。

野狼躲开了杨宗宗砸出的石块。见他气势不凡,手还摸向腰间,那头狼立即停止了准备攻击的动作,陷入短暂的犹豫中。杨宗宗和马明乘机向它掷出石头,野狼最终转身而逃……成功脱险后,两人才发现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外出采集标本时,杨宗宗除了携带大量的参考书籍,还有标本夹和密封袋。因为新疆的荒野风沙大,气候干燥,采集的标本必须先蘸上一点水,然后密封起来保湿才行。

等回到住处,他们再把采集的一段段带有花、果、枝叶的植物,在标本夹中压平,做干燥处理,最后再装贴在台纸上。这种“腊叶标本”,可供植物分类学研究使用。

 

荒野10万里成就“科普达人”

3年多时间里,杨宗宗和同伴在遭遇了一场场暴风雨、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以及与狼、豹对峙的险情后,终于在2021年出版了《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在王文采院士的帮助下,他们还申请到了专项资金。这也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成立24年来,第一次支持民间个人团体著书。

捧读着厚厚的彩印书籍《新疆北部野生维管植物图鉴》,身为作者的杨宗宗、迟建才和马明激动得眼含泪光。只有他们知道,书中每一张珍贵图片、每一个稀有标本的背后,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我们填补了一项空白,值了!”杨宗宗对两个朋友骄傲地说。

2022年的一天,杨宗宗出门拍摄植物。在乌鲁木齐的雅马里克山公园土坡上,他看到一丛丛新疆郁金香开放得芬芳娇艳。杨宗宗拍完照片后正要离去,却发现两个家长带着孩子爬到山上挖起了郁金香。他心里“咯噔”一下,刚想伸手阻止,却听一个母亲对孩子说:“挖出来可以先尝一下,挺甜的,拿回家炒菜也好吃!”

“这种新疆郁金香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咱们得保护好它啊……”但不等杨宗宗把话说完,又过来两个老人说:“什么郁金香,这不就是老鸹蒜吗?我们都吃几十年了!”

当地人都把新疆郁金香叫做“老鸹蒜”,拿它当野菜食用。中医则把它地下的鳞茎做药用,叫做“光慈菇”。许多人却不知道,这是新疆独有的一种郁金香,只产于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玛纳斯、奎屯三地,如今已经是濒临灭绝的珍贵植物了。它是园艺郁金香的祖先种类,也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

杨宗宗眼看着这几个人,把一大片新疆郁金香挖掉,装进袋子里拎走了。心痛之余,他决定给广大群众做植物科普,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野生植物的保护。

“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可能关系上百种物种的生存,所以我们有责任了解并保护它们。”2021年夏天,杨宗宗开始将自己遇到的珍惜野生植物,以及保护它们的知识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

“在此提醒新疆的父老乡亲,像这种‘老鸹蒜’以后可挖不得、吃不得了,它的学名叫新疆郁金香,是濒危的野生保护植物,破坏它们的生长是违法行为……”此后两年里,他用抖音账号“自然里·杨宗宗”,发布了许多介绍和保护植物的短视频,吸引了10多万人关注。

在杨宗宗的视频里,你经常能看到生长在戈壁滩上的扭果花旗杆、牧场上鲜艳的天山红花、盛放在冰川脚下的雪莲等罕见植物。杨宗宗也会把他和伙伴们到野外寻找植物的过程,直播给广大观众看。直播画面中的他常常会因为长途跋涉而气喘吁吁,一路翻山越岭,穿大漠过戈壁,只为寻找某一种看似不起眼实则很珍贵的野生植物。

“寻宝”过程有失望、凶险也有惊喜,许多观众都喜欢追随着杨宗宗的直播镜头,随他一同去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探索……

自从化身为全职的“野植守护神”,杨宗宗9年间来驱车10万公里,深入狂野荒原探寻植物的踪迹,一共发现了8个新物种、拍下2000多种罕见的植物开花。中科院专家称他为“行走在新疆大地上的植物星探”!

 

摘自《家庭》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