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心理“调速器”

时间:2023-10-05


韦宁

 

人作为世界上最高等的社会性动物,不仅有为了生存的各种生理需要,而且有多种多样的复杂情感和社会性需要。所谓的情绪反应,就是人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正常满足时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态度表现。当这种社会支持系统受阻、情感调控系统无力应对时,精神焦虑、情绪崩溃就在所难免了。

 

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易受挫

家长真正认识孩子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最近,接触到身边的一个案例,小吴情绪崩溃,严重到家长不得不带她去医院看病的程度。小吴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时几乎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级第一,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自然博得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家长、老师都以孩子为荣。到了初中,孩子虽然成绩依旧名列前茅,但是难以做到回回考试第一、门门功课拔得头筹。还好,孩子中考发挥正常,考上了当地最有名的高中。高中人才济济,高手林立,小吴无法再现以前的辉煌,尤其在数理学科上暴露出弱项,更是让她沮丧万分,渐渐失去了自信,脸上不再有灿烂的笑容。妈妈因女儿学习不再拔尖有了怨气,不断埋怨女儿不争气。“妈妈,我已经尽力了,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本希望能得到妈妈的理解,可是妈妈没有丝毫同情,反而用一句冰冷的话回击道:“别跟我说这些没用的,我只看成绩!”面对如此不理解自己的妈妈,心灰意冷的小吴从此对妈妈关闭了心门。好在小吴的上进心并没有泯灭,仍然起五更睡半夜地苦读,经过三年的努力,总算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家国企工作。走入职场的她尽管依旧努力勤奋,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她显得力不从心,导致业绩和年终考评都亮起了黄灯,而且还因某项业务没有如期完成受到了领导的当众批评。小吴的情绪彻底崩溃了,回到家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几天不出来,任凭强势的妈妈如何敲门都置之不理。见问题严重了,父母不得不请人强行打开房门,带她去医院看病。

问题出在哪里?孩子都是普通人,哪能时时处处都优秀,难道孩子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光宗耀祖、给父母长脸吗?特别是妈妈对孩子的心灵关怀很少,不仅没有正常地倾听与交流,而且还施加了额外压力,不能不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孩子罹患心理疾病。

 

成为孩子的心理“调速器”

尽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学业压力是主因。经过细致入微的交流和深入内心的“隐形心理分析”后发现,他们之所以出现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想学习,而是不良习惯没有及时纠正,不良情绪没有得到恰当疏导。正如心理学家德雷克斯分析的那样,部分同学看起来“破罐子破摔”,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消极对抗家长,采取了“自证无能”举措。所以,导致了他们学业投入减少、学习成绩下降、得到负面评价,以及成绩一天不如一天的恶性循环。改变的策略就是,从家长做起,肯定孩子的长处和强化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转变学习态度,家长和老师辅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问题解决了,就能够让孩子“浪子回头”。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的心理障碍来自家庭成员的不和谐,尤其是父母间的矛盾和争吵,会给孩子带来潜在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精神包袱。

家长要合理地处置自己的情绪,因为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调速器”。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减压是首要任务。从事家庭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孩子犯错就是成长!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做一个耐心、细心、专心的倾听者,及时疏导孩子焦虑的情绪,帮助孩子化解在学习、成长路上遇到的沟沟坎坎。当代家庭教育家托马斯·戈登指出:家长的厌弃、指责、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实实在在地给孩子前进路上增添了绊脚石。

 

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断乳”

家长面对已经长大了的孩子,要从知识层面懂得孩子“心理断乳”期的实质。所谓“心理断乳”,是孩子在发育成长中要求摆脱父母而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家长要珍视孩子这一时期,特别是要学会倾听,与孩子和善交流。比如,孩子回家跟妈妈叨念学校里发生的是是非非,孩子是在倾诉他心中的委屈或烦恼,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当个好听众。这时,妈妈最好是非正式倾听,可以跟孩子去野外散步,或跟孩子一起运动,那样彼此感觉会很轻松。妈妈的认真倾听,可以有效地疏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谨记:多欣赏少苛责,多倾听少唠叨,多鼓励少批评,这是与孩子交流的黄金法则。

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教子,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无数事实表明,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长的问题,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具体表现。不过,仍有不少家长习惯于将孩子的“毛病和错误”,简单归咎孩子大了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对家庭教育的认知错误。而改善家庭氛围,建设学习型、成长型、友好型家庭,才是有效避免青春期孩子“崩溃”的不二法门。

 

摘自《家长》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