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策略

时间:2023-09-27


张阿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大力推行,其中劳动教育部分备受重视,具体体现为各阶段教师都加强了劳动教育教学工作,为达到理想育人目标付出了大量努力。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之后各阶段的教育教学成果,一定程度上决定幼儿的成长成才。由此,从幼儿阶段开始,教师需要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并有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实践,促进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迅速养成。但从实际情况看,幼儿教师单方面的力量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性,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有时候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难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与条件,自然难以顺利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目的。鉴于上述种种情况,幼儿阶段各个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工作,还需联合家长力量探究、总结更具创新性与科学性的教育引导方法与策略,有效促进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逐步养成与强化,为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劳动教育意义分析

纵观一直以来各阶段劳动教育活动可知,针对幼儿阶段孩子开展劳动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值得广大教师予以重视。劳动教育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促使幼儿大脑、手、眼等相互协调,为幼儿长远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劳动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生活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幼儿提升生活能力后可以迅速适应小学、初中等各阶段学习生活,从而积极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逐步丰富知识积累与综合能力。

三是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体力消耗宣泄心中的消极情绪,也可以在享受劳动成果中感受到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所以,经过劳动教育而积极投入劳动实践的幼儿可以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可以为其之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是通过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生活中将更加爱惜粮食、勤俭节约,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以上所述劳动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师需要对此有清楚的认知,并付诸行动,落实相应实践活动。但在平时工作中,鉴于幼儿教师单方面力量的有限性,往往需充分联合家长力量探究、总结多元科学培养策略,并在恰当时机将其应用于实际,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顺利增强幼儿劳动意识。这样,幼儿自然会积极主动投入劳动实践活动,有效锻炼,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为以后的长远发展与进步增添助益。

 

二、家园携手推进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养成策略

(一)营造浓郁劳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劳动欲望

在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中,基于素质理念的指引,多数幼儿教师都加强了对劳动教育工作的认知,并在其中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在此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幼儿主体作用的重要性,这为组织各种活动提供了新的指引。由此,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联合家长力量营造浓郁的劳动氛围,诱发幼儿参与劳动欲望,为顺利推行劳动教育计划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平时按照计划致力于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的时候,教师需紧抓各个恰当时机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劳动氛围,与家长进行交流,指引家长正确付出努力并在家中营造浓郁的劳动氛围,双方合力改善幼儿对劳动实践的态度。

首先,在幼儿园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课程化活动与幼儿一起运用绘画的形式赞美劳动,并制作标语,张贴在园内合适的地方,随时聚焦幼儿注意力,创造“劳动最光荣”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在休息玩耍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诸如《太阳和我做值日》《劳动最光荣》等儿歌,引导幼儿模仿歌唱,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劳动的美好。

其次,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如每天早晨起来都要扫地、擦桌子,打扫屋内环境;星期天的时候组织家庭成员进行大扫除等,为孩子树立正向模仿榜样;鼓励家长定期带孩子参与公益劳动实践活动,如一起去生活区域捡拾垃圾、帮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等。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幼儿营造浓郁的劳动氛围,顺利激发幼儿的劳动欲望,进而促使幼儿在积极劳动中慢慢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助力全面健康成长。

(二)家园合作关注个性,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

幼儿出生于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无论是个性特点还是兴趣爱好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在此情况下,无论引导幼儿学习哪方面知识、锻炼哪方面能力,教师都不能一味坚持统一的教育模式,否则可能难以为幼儿创设适用的环境与条件,难以推动幼儿整体发展。由此,在平时针对幼儿阶段孩子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加强家园合作,积极关注幼儿个性,适时采取针对性的引导策略,增强幼儿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例如,在平时致力于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都在坚持基础性统一教学模式之余,联合家长加强个性关注,采取系列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培养策略,尽力给予每个孩子有效引导。教师平时需注意观察每个孩子在园内的表现,时时与孩子进行亲密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同时定期以微信、电话或上门等方式进行家访,与家长就孩子在家里和园内的表现进行讨论交流,以商讨针对性劳动教育引导手段。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有的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劳动,并不是他不喜欢劳动,而是家长觉得孩子小不会等长大就会了,于是帮助孩子做了所有的事情,剥夺了他们参与劳动的机会,使他们难以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需指导家长不要宠溺孩子,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使其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体验到不同于其他的成就感;有的孩子劳动实践能力不足,心思比较敏感细腻。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和家长都需以更大的耐心给予劳动教育指引,要肯定孩子的努力与优点,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促使其逐步提升劳动实践能力。教师与家长的有效交流沟通和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引导,可以为幼儿创设个性化的环境与条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其综合劳动能力与素养。

(三)给予幼儿劳动机会,培养幼儿自主劳动习惯

对于幼儿而言,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持续参与相关实践活动来养成,为达到既定教育目标而付出努力。但在当前环境中,多数家庭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而且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很少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只想让他们轻松快乐成长,这样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由此,在平时工作中,教师需转变观念,对家长进行相应指导,双方共同给予幼儿更多的劳动机会,有效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促进其劳动意识和习惯养成。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需在合适时机给予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劳动。

首先,在幼儿园内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午睡起来的时候,教师可鼓励幼儿自己穿衣穿鞋,自身则在恰当的时机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引与提示,而不是完全代劳,促使幼儿从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吃饭的时候,教师可放手由幼儿自己舀,饭后引导幼儿打扫卫生如擦桌子、扫地等;每周固定一天作为劳动日;在组织幼儿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之后,鼓励幼儿自己将玩具、材料等收起来放到指定区域,并将这些游戏材料摆放整齐。

其次,在家庭当中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家长需经常为孩子布置劳动任务,如扫地、擦桌子等,给予幼儿体验劳动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早晨起来自己洗漱,而不要代替幼儿做这些事情;通过榜样引导手段,鼓励幼儿为奶奶梳头、为爷爷按摩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在参与上述诸多劳动实践过程中,会慢慢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主动投入劳动实践中,稳步提升劳动能力。

(四)重视正面鼓励表扬,提高幼儿坚持劳动信心

从以往劳动教育实践中可知,如果没有强烈的自信心加以支撑,幼儿往往难以长期坚持劳动,自然难以顺利培养强烈的劳动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教师需践行新理念——放手、尊重、信任、支持幼儿,并联合家长重视正面鼓励表扬,在提高幼儿的劳动积极性方面取到良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例如,在家长群里,家长不断、开心地分享着他们改变了以往的“纠察”心理,不再总是揪住幼儿展现出的问题与失误进行批评教育,而是用“放大镜”的方式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表扬鼓励,有效提高幼儿坚持劳动的信心,优化劳动教育效果。看到幼儿自觉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心里都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让幼儿劳动是真的为孩子好啊!

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家园合力需充分运用正面鼓励。为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顺利达到预想目标,家园之间需重视正面鼓励表扬,改善幼儿对劳动的态度,增强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与动力。由此,教师需时时详细观察幼儿的实际表现,着力挖掘他们的优点与亮点,并就此继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比如,有的孩子有较强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平时即使遇到困难和问题也不会轻易放弃,且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有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己能做的事情通常习惯自己做,较少依赖教师和父母;有的孩子非常谦虚有礼貌,在劳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通常会主动寻求教师或者父母的帮助,也会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动手操作等。面对幼儿展现出的优点与亮点,教师和家长都需积极给予口头表扬和鼓励,如“哇!你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太棒了!”“你做得很好,我为你骄傲!”等。久而久之,幼儿可以慢慢提高坚持劳动的自信心,为积极劳动增添推动力,益于自身劳动意识和习惯的迅速养成,提高劳动锻炼成效。

(五)组织园内亲子活动,增强幼儿劳动实践意识

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理论指导非常必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仅凭此通常难以达到预想的培养效果。在此情况下,实践策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日益凸显,值得广大幼儿教师加以应用。与此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会在各个方面深刻改变孩子的思想与行为。鉴于以上所述,在致力于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的时候,教师有必要组织家长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切实增强幼儿劳动实践意识,为其持续锻炼提升劳动素养增添助力。

例如,以理论方式引导幼儿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之后,教师还需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以升华劳动教育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元宵节、劳动节、植树节等,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让其与幼儿一起动手栽种自己喜欢的花草。在正式开始栽种之前,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商讨如何种植,而且要给予孩子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开始种植的时候要以孩子为主导,让孩子自己挖坑,自己将种子放到坑中并进行浇水等。在此过程中,家长主要辅助孩子的劳动实践,并时时进行积极引导,让孩子充分体验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家长到幼儿园,和幼儿参与动手制作灯笼与风筝活动、参与园内大扫除活动等。在诸多亲子活动中,幼儿可以在家长的有效引导下充分进行劳动实践锻炼,增强劳动实践意识,提升劳动素养。

(六)组织园外劳动实践,提升幼儿劳动实践能力

在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在园内采取诸多有效理论和实践性质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幼儿提升劳动能力增添助益。但这样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目标,因此教师还需拓宽思路,引导幼儿参与更多创新劳动实践。基于此现实情况,在完成园内教育指导任务之后,教师还需联合家长带领幼儿参与更多的园外劳动实践,进一步提升幼儿劳动实践能力。

例如,在园内按照既定计划完成劳动教育任务之后,为了拓展劳动教育效果,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带领幼儿参与更多的园外劳动实践活动,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劳动锻炼。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带领幼儿到公园、小区楼下等公共区域,并为幼儿提供夹子、垃圾袋等工具,引导幼儿将看到的垃圾捡到垃圾桶,为净化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在植树节的时候,家长需带领幼儿一起去郊外栽种树木,共同绿化环境;教师和家长一起组织幼儿去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一起采摘蔬菜,并一起用所采摘的蔬菜做饭,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等。在此系列园外劳动实践活动中,多数幼儿可以进一步增强劳动意识和习惯,并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提升劳动实践能力,最终达到预想的学习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每名幼儿教师都需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从教育教学经验可知,如果能够获取家长的配合,幼儿教师通常可以更加顺利地推行既定教育培养计划,迅速达到预想目标。因此,教师需联合家长,探究总结更多科学适用的培养指引策略,以有效促进幼儿增强劳动意识,养成积极劳动的习惯,提升劳动能力。

 

摘自《家长》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