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和孩子一本正经地聊过天吗?

时间:2023-06-15



 

一般来说,发展口头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是2~3岁,发展书面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是4~5岁

冯女士有两个孩子,儿子晨晨今年5岁,女儿曦曦今年2岁。冯女士怀疑两个孩子都患有语言发育迟缓,可是医生检查没有发现病理性异常,于是她带着孩子找到我咨询。

冯女士介绍,晨晨很聪明,会读写200多个汉字,会背30多首唐诗,玩乐高也是一把好手,但就是不喜欢说话。

“每次说到这里,我就感觉特别冤枉!”冯女士唉声叹气,“从2岁半开始,晨晨就上语言兴趣班,学拼音、识字、背儿歌和唐诗,学费不知花了多少,结果培养出了一个木头疙瘩,您说气人不气人!”

我问:“除了识字、背诗,您陪孩子聊天吗?”

冯女士摇头:“我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怕带偏孩子,所以尽量少和孩子说话。”

我追问:“孩子平时和爸爸或者和别的家人聊天吗?”

冯女士不耐烦了:“您为什么总说聊天?有聊天的工夫,让孩子多识几个字不好吗?我给晨晨报的语言班,1小时150元,不比聊天金贵?”

我笑了:“茅台比白开水金贵,您为什么不让晨晨喝茅台呢?”

冯女士赌气回答:“因为他没到喝茅台的时候。”

“回答正确!”我轻轻击掌表示祝贺,“晨晨两岁半的时候不需要识字和背诗,而需要培养口头语言能力,所以我一直揪着聊天不放。”

我告诉她,研究显示,人类的语言活动十分复杂,说和听是由不同脑区负责的,同时,阅读和书写也是由不同的神经结构来管理的。这意味着听、说、读、写能力的成熟与发展,有各自的关键期。一般来说,发展口头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是2~3岁,发展书面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是4~5岁。

我进一步解释,幼儿在2~3岁的时候,语言能力达到初步交流水平,通常很喜欢说话,此时,家长应该顺势而您和孩子一本正经地聊过天吗?

“养育孩子要遵循成长规律,否则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说,“养育孩子就像农民种庄稼,要根据节气,该播种的时候播种,该施肥的时候施肥,否则就是违反自然规律,徒劳无功,甚至适得其反。”

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正是针对此类误区而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赛格尔选择了一对刚出生的双胞胎兄弟,兄弟俩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赛格尔先让哥哥出生后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这时,哥哥刚能够站立,走路摇摇晃晃,爬楼梯十分勉强。经历了6周每天15分钟的训练后,哥哥可以自己独立爬楼梯了。赛格尔让双胞胎弟弟在第52周开始练习爬楼梯,每天同样训练15分钟,只用2周时间,弟弟爬楼梯的水平就赶上了哥哥。

“看,哥哥超前学习,结果徒劳无功。”我总结,“其实,更可怕的是超前学习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心理层面的认知资源、心理能力,还是生理层面的精力、体力,可支配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在本该发展口头语言能力的时候,如果家长让孩子把精力放在识字、背诗上,孩子本来应该分配在听、说上的学习资源就会被抢占,错过口头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期。这样做,岂不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正确的纠正方法,是把孩子所说的错话悄悄改正后重说一次,这样既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还能避免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听了我的科普,冯女士后悔不迭,随即连呼庆幸:“至少,曦曦不用走哥哥的弯路了!快点告诉我,口头语言训练都包括哪些?”

“很简单,就是多和曦曦聊天。”我说,“跟着她的思路,海阔天空地聊,忽略她的用词不当,宽容她的异想天开,赞赏她的天真善良,接纳她的负面情绪……总之,做一个忠实的对话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训练。”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好吗?”冯女士有点生气了,“我和丈夫都很忙,抽不出时间跟不懂事的小孩子扯闲篇儿。我们负责赚钱,然后花钱给孩子报兴趣班,让普通话标准而且会讲故事的老师陪孩子聊天,对孩子进行口头语言训练,怎么就不可以?”

我笑了:“如果您丈夫常年不回家,只在电话里说爱您,每月付费请心理咨询师陪您聊天,您认为这样的丈夫够格儿吗?”

冯女士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有些事必须家长来做。”

我说:“对,除了您,没人能给孩子母爱。母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妈妈陪孩子聊天,可以理解为‘在给孩子母爱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语言训练’,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告诉冯女士,早期语言环境是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这里所说的“环境”,简单地说,就是家长对孩子说多少话、怎么跟孩子说话。家长跟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就增长得越快,语言能力就越强,孩子3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也会更高。

我进一步解释:“毫不夸张地说,家长跟孩子说的话会影响孩子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以及孩子约束自身行为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会影响孩子的毅力和道德品质。虽然先天遗传的作用很重要,但是科学研究发现,小孩子早期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所以,家长陪孩子聊天,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这个资源不用花钱购买,但投入产出比可能是早期教育投资里最高的。”

冯女士问:“陪孩子聊天的时候,为什么要忽略他们的用词不当?难道不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吗?”

我说:“我所说的‘忽略’,是暂时忽略,不影响正常交流的意思。孩子年龄小,掌握的词汇有限,许多词汇的用法尚在试错过程中,出错是正常的。如果您急不可待地纠正,哪怕用再温柔的语气,比如‘宝宝说错了哦,妈妈来告诉你正确的说法’,对孩子仍是一种伤害。”

冯女士眉头紧皱:“那我该怎么办?”

我说:“正确的纠正方法,是把孩子所说的错话悄悄改正后重说一次,这样既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还能避免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比如,孩子说:‘我不喜欢讨厌这双鞋子。’您可以这样回应:‘哦,你不喜欢这双鞋子,是吗?那我们换一双其他的试试。’这样回应,既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还能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要知道,幼儿的自信心很脆弱,一定要好好呵护。”

 

和孩子一本正经地聊天,应该成为您的日常功课

冯女士对陪孩子聊天仍感到为难:“晨晨和曦曦都是少言寡语的孩子,我陪他们聊天,岂不是要没话儿找话儿,把自己变成话痨?孩子们会不会讨厌我?”

“孩子讨厌的是没完没了的唠叨和枯燥的说教。”我说,“陪孩子聊天,第一要领是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多说话。比如陪孩子看绘本,您要适时提出一两个孩子可能感兴趣的小问题,‘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为什么不在原地等呢’‘下雨了,河马为什么不打伞’……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孩子开口讲话,您的目的就达到了。”

冯女士问:“我错过了晨晨的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给他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严重?”

我说:“晨晨只有5岁,尽管错过了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但从现在开始补课,应该问题不大。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发现他有自言自语的习惯?”

“有的。”冯女士马上回答,“上幼儿园以后,他就有一边做事一边喃喃自语的习惯,我还特意纠正过,后来,这种习惯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怎么,晨晨习惯自言自语,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正在发展内部语言。”我告诉冯女士,现代神经心理学通过功能核磁等手段,对幼儿的大脑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幼儿与自己对话,也就是使用内部语言的时候,大脑会积极地活动起来,大脑皮层上的好几个重要区域会一起工作,互相产生联结。同时,内部语言的使用,特别是逻辑性很强的类似推理性的言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理性行为的发展。

我解释:“晨晨以前习惯喃喃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习惯消失,说明有声的自我对话已经过渡为内部语言……”

“会发展成孤独症吗?”冯女士紧张地打断我。

“不会。我是在寻找头绪,帮您制订给晨晨补课的计划。”我接着分析,“晨晨正在发展内部语言,也就是说,他的理性思维正在形成,所以,您跟他聊天时应该更注意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什么意思?”冯女士挠头。

“您和孩子一本正经地聊过天吗?”我问,“就像我们现在聊天这样,使用‘因为……所以……’‘如果……那么……’‘首先……其次……’‘既然……那么……’等逻辑性强的连词。”

冯女士摇头:“小孩子哪懂这些。”

我说:“您小看孩子了。4岁左右,孩子的理性思维(即逻辑思维)就开始形成,否则他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如果您总是用儿童语言与孩子聊天,看似哄孩子开心,其实是阻碍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

冯女士手一扬:“这好办,把他当大人看就是了,如果他不理解,我再解释给他听。”

我朝她竖起大拇指:“等晨晨到了6岁,您可以鼓励他就某一问题与您争论。比如,他要求买新足球,您可以对他说:‘给我三个理由,我就满足你。’此时,他一定会挖空心思地思考,还要组织语言,甚至要拿捏语气,让您无法拒绝。他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您还可以给他设置几个小障碍,让他与您争辩。这种训练,既发展了他的逻辑思维,也是在补小时候落下的口头语言课。

冯女士拊掌大笑:“这种训练方法太好玩了,今天回家我就逗逗他!”

最后我强调:“大脑前额叶是人体脑组织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负责思维、计算,同时和人的情感以及性格直接相关。帮助晨晨发展内部语言,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进他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愿意主动学习,有计划地行动,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所以,和孩子一本正经地聊天,应该成为您的日常功课。”

 

摘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