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女儿的任务:中学谈一场恋爱

时间:2023-06-15



 

给女儿一个新目标

女儿妞妞恋爱了,我是家里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妞妞15岁,读十年级(高一),按国内的说法,这是早恋。晚上,我敲门,进女儿房间。“妞,恭喜。有人喜欢你,证明你优秀,这是大好事,爸爸非常开心。”我问她,“还记得吗?爸爸早就希望你在读中学期间,争取能谈一次恋爱。”

女儿点头。共计两次,一次是她刚进中学,一次是她读八年级。我给她鼓劲加油,要她力争读中学时能和某个男生谈一次恋爱。

12岁前的妞妞,内敛柔弱,腼腆文静。好多长辈一见她就送高帽子,不是夸她像淑女,就拿“大家闺秀”的标签贴她。而我却“别有用心”地希望她长大后千万不要娴静有余魄力不够。

这与我对她的观察结果有关。

旅居澳大利亚15个年头了,我发现身边的华人,凡第一代,多数坚持吃苦耐劳,埋头奋斗,却很难与西方人打成一片,喜欢扎堆组华人圈。不知是否语言障碍之故——国内说惯了汉语,英语主要是口语,属半桶水水平。另,中华传统文化中,谦虚谨慎、含蓄内敛为美德。第二代华人,头胎孩子中半数延续父母辈的这些“异国特性”,妞妞正是这类孩子之一。而且,她的这个特性还超标了。全家出游,她从不主动开腔。连续好几年,学年末,不同老师的评价里,总有一句像是相互抄袭,就是说她太安静了。

实话实说,我真担心寡言少语、胆小、缺乏自信心会长伴女儿。我跟她讲一堆故事,也不管她是否真听懂,最后灌输几句:不分男女,唯有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想找理由,排除了很多,最后寻思,或许根源出在女儿幼时的陪伴上。

我和妻身在异域,初为父母,身边没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帮扶。妞妞出生后,除一味爱护,捧手里怕摔,含嘴里怕化,时刻不忘嘘寒问暖,其余育儿经纯属摸着石头过河。且我们初到澳大利亚头几年,忙于生计,生活艰辛,除物质上尽量满足女儿外,精神素质和文化信仰的培育完全缺失。

从家到幼儿园(小学),两点一线,这导致她的视野只有井口那般大。她的交际圈仅限于几个投缘的同学,清一色女生,且几乎都是新移民后代。

学孟母,搬家。我们离开悉尼,搬到中央海岸。这个海滨旅游城市的华人很少。我对女儿说:“希望你考上精英中学。爸爸并不是要求你学习刻苦、成绩突出,而是坚信你一定能考上,更认定一旦考进精英中学,你会提高自信心。”我又给她提要求:不进任何补习班,顶多你学习有疑难时,爸妈帮帮你。

我强调道:“只要你没去补课,照样考上精英学校,你从此会更加自信。”女儿如愿考进中央海岸排名第一的精英中学——戈斯福德高级中学。而后,学校的英语和数学精英班都有她的大名。我给女儿一个新目标:读书期间,恋爱。理由是:“只要自信,就容易优秀。只要你优秀,就会有人关注你,爱慕你。有人爱慕你,你就会更加自信,更加优秀。”

 

跟女儿约法三章

女儿没让我失望。

我笑问女儿:“谁先追谁?”

“同学,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谈得来,慢慢互相喜欢上了呗。”

我原本准备的话语没用上,只好另起炉灶,说:“得来太不费工夫,那是幸运。他喜欢你的优秀,这是值得骄傲的事。你懂得去欣赏异性,这是一种能力……”我小心翼翼地避开“爱”字,强调“喜欢”。

不清楚其他人如何看待早恋,我始终觉得未成年前的爱恋,算不上赴汤蹈火的爱情,更似歌德笔下少男少女的春心萌动。十五六岁,心智发育还不健全,钟情了,怀春了,不过是与生俱来的异性相吸的人性表现。

我跟女儿约法三章。

首先,坚守底线,不能做的坚决不能做。其次,分清轻重。享受相恋的愉悦,珍惜两情相悦的缘分。但你是学生,学习才是第一,不能沉浸于甜蜜里把学习丢脑后。相恋是个智力活,更是体力活,要学会控制。千万别煲电话粥都忘了晚饭、忘了睡觉。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也是谈恋爱的本钱。最后,必须提前给你预个警。来得太轻松的爱慕,有时去得也比较迅速。假如,我说假如,哪天男孩转学了,或喜欢别人了,你的心会很痛……

我还没说完,女儿插嘴:“詹里弗喜欢一个男生,后来不喜欢了。”詹里弗是妞妞的好朋友。看来,女儿已目睹一桩“翻车事故”,可我还是想把余下的话讲完。

“所有爱恋都很美好,但一锤子定音的很少。人这一生,长路漫漫,过了这村,没准有下一个店,比如读大学后,工作后,甚至去旅游,会遇上一个更优秀也更合适的男孩,他刚好站那儿等候你的到来。”我拿她的朋友来举例,说:“你5岁前最好的朋友,是邻居家的香奈儿。后来我们搬家,你俩就散了。后来在Shelly小学你又有了新朋友,可是又走散了,现在……”

我再次把她的名字搬出来,帮着打预防针:“你的名字,蔡朵行之,你还记得吗?行之,只有不停地走,才能回家。人生是长途,路途遥远,翻山越岭过沟坎,少不了磕磕绊绊摔跟头,甚至掉坑里,还会有急转弯,在分岔路口会徘徊,会迷路,走回头路,等等,通通是难免的。其实,遭遇心痛或痛心,不全是坏事,驱离这种创痛,最能锻炼和提高人的心智。”

女儿严肃认真地点头。

 

分享女儿的两次约会

圣诞新年假期,有一个半月。女儿想和男生约会,她妈妈主动提出送她去火车站。我这才知道,男生家在北悉尼,因考来中央海岸的精英中学,每天坐火车上学放学。

傍晚,两个小女儿跟着妈妈去火车站接姐姐。回来后,性急的二丫头,冲到我跟前通风报信:“爸爸,我们看到妞妞的男朋友啦。”她兴高采烈地描述男生的长相。

原来男生陪妞妞从北悉尼坐火车到中央海岸,然后独自坐火车返回。

“金是韩国人。”妞妞如实汇报,展示手机上的照片。我打趣她:“很帅哦,像韩剧里的男二号。”然后又假装漫不经心地问:“今天约会,如何打发的?”

女儿举起手上两个布娃娃,说:“在公园玩,然后吃东西,夹娃娃。”妞妞讲第一次约会的趣事。前一个晚上,金的两个小妹妹帮着哥哥染头发,又为哥哥的穿着打扮出谋划策。我笑她:“你早上搭配衣服,不也一个劲地问你妈妈效果怎么样吗?”

第二次约会更有故事。

仍是悉尼。傍晚,女儿打来电话:“爸爸,金的爸爸妈妈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我答应了,回家会迟一些。”我吃了一惊,跑去跟妻“报喜”,说:“太好了,我一万个没想到,妞妞现在大变特变了,落落大方,丝毫不怯场。”

后来才知,两人约会,恰好男生的姨妈从新西兰来悉尼,姨妈想见金的全家,金就干脆把妞妞也带去。午餐时,金的父母,连他的姨妈,都和妞妞交谈甚欢。妻也惊讶得不行,说若是她,哪有这个胆。

晚上,不巧的是,因铁路故障,火车临时停运,改用大巴运送乘客。金的父母决定开车送妞妞回家。

临近午夜,车停在家门口。金的父母下车,说尽道歉的话。我呢,反复说感激不尽。其实该说抱歉的是我。一来一回,往返车程近三个小时啊!这样的父母,有责任心,有爱心,开明。他们的儿女,不会走偏路。

我偷偷问妞妞:“没火车,男孩的父母昨晚没留你住一宿?”妞妞说:“挽留了呀,但我谢绝了,我怕爸爸妈妈担心我。”我对女儿竖大拇指,做得对。

女儿展示金送给她的圣诞礼物,我问:“那你送了他什么?”妞妞说:“送了一个蜂蜜做的小罐蜡烛,学校手工课时我做的。还有一个,我说了,他的西班牙语考试进前十名,我才给他。”那是一条羊毛围巾,是她设计和编织的。

澳大利亚的中学会开设很多文化课之外的课程,女儿原本想当服装设计师,所以选修了平面设计、编织、绘画、雕塑等。当地中小学又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一门英语之外的语言。女儿的学校只开设了日语和西班牙语两门外语,她选学日语,没想到后来每次日语考试竟总拿第一。金选学西班牙语,学得一般。

听了女儿的计划,我不禁瞠目结舌:送礼能这样“开空头支票”?同时我又对她佩服不已。

时代变迁,社会阔步前进。回想十五六岁时的我,在乡村中学刻苦学习天天向上,其余完全懵懂无知。跟女儿相比,当年与她同龄的我,非常“无知”,还对考试外的世界“无所谓”。我是真心佩服女儿,没有比这更好的早恋模式:享受喜悦甜美外,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女儿告诉我,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疑似谈了恋爱,她知道至少有三对已分手了。她说:“爸爸,我觉得你讲的大部分是对的,我把你的一些话讲给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听。”

有这几句吧:“第一次喜欢的那个人,未必,甚至说很难成为陪伴自己走完今生今世的人。但人人只有一次初恋,包括早恋,所以一旦拥有,一定要努力营造最美好画面。某日,两人走散了,美好记忆却不会被风吹散,将长存心底。”

 

摘自《家庭》202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