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留守儿童的心门

时间:2022-12-02

敲开留守儿童的心门

党红强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与家人聚少离多,因此许多乡村都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不是与家里的老人相依为命,就是寄宿于亲戚或邻居家中,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在学校住宿。一个从四岁开始留守,至今已经留守十年的学生告诉我,这种生活好像是“一个人困在孤岛上,无依也无靠”。这个形容让人心碎,然而过早的独立与父母亲情的缺失并不是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他们而言更大的挑战是孤身一人拒绝成长中的诱惑,端正品德,勤奋自律……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然而在现实面前,很多家长都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远在城市的父母该如何帮助留在乡村的孩子健康成长,如何敲开他们沉默而孤独的心门呢?

 

关注生活,做到与孩子“有话可说”

“我觉得……我越来越不认识我的父母了。”

某天放学后,四年级的阿海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说出了这样一句话。阿海的父母长年在北京务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阿海一直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这样的情况从阿海三岁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爸爸妈妈其实每周末都会给我打电话,但是除了问我吃了什么,天气怎么样,冷不冷?有没有好好学习以外,几乎没有别的话题了。好像说的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相互不知说什么对方才感兴趣。每次都是沉默良久之后,在语无伦次的应和声中匆忙挂掉电话。本来每一周我都特别期待他们的电话,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长了,我渐渐发现,每一次爸爸妈妈来电都不是我期待的样子,我好难过……真的好难过……可他们都给我打电话了,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难过……”

这是阿海的困惑与悲伤,也是很多留守儿童的感同身受。在一次当堂写作训练中,我让孩子们写一写和爸爸妈妈的对话,在习作课上很多留守在家的孩子都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在收上来的作文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的爸爸妈妈在遥远的上海,他们几乎不和我说话……”

怎样与孩子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是所有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所面对的共同问题。然而,因为长时间的异地生活,很多父母不知道应该跟孩子聊些什么,孩子满心欢喜地接了电话,听到的只是父母一味地在说:“吃了吗?”“睡了吗?”以及无限的说教或者长久的沉默。这种对话往往让想念父母的孩子很失望,久而久之他们会愈发觉得自己孤独又无助。

父母的关心与爱、理解与鼓励是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如何有效关心孩子,获得孩子的信任,做到和孩子“忧可分担、喜可分享”,是每一位外出务工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注意的事情。首先,父母应当摆正心态,明白和孩子沟通对话并不是“任务”,而是亲情连接的手段与方式。其次,父母要学会表达爱意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虽然与父母远隔千里,也被爱意包裹,很多父母都羞于对孩子表达情感,但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这些情感表达,父母应该多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关心你、想念你,一有时间就回去看你”之类的贴心话。最后,父母应当多和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最近状态好不好、有没有和同学发生冲突、有没有交到新朋友、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在获悉了这些问题之后,家长和孩子就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从孩子自身的生活切入对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自己身边,但是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成长。另外,父母要放低姿态,少说教指责,主动问问孩子,听孩子分享生活、倾吐不快,也向孩子分享自己的生活。

对于远隔千里的父母与子女而言,打电话、微信视频是比较好的沟通方式,孩子思念父母盼望着与父母打电话、视频聊天,父母万万不可浪费每一次通话的机会,让孩子感到失望,伤了孩子那颗期待亲情的童心。

 

关注情感变化,远程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许昕(化名)曾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在小学六年级时,许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仅12岁的他开始喝酒、抽烟、染发,并且经常和许多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许昕的变化是突然且迅速的,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分析了原因,把根源确定在了他父母突然的外出务工。许昕的父母本来一直在家务农,在许昕五年级时,父母听说“大城市有机会,能挣钱”,于是就和同村的几个人一起去了上海,留下许昕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爷爷不懂教育,许昕写错了题或考试考差了便非打即骂,只要是犯错,不论错误大小,爷爷都不会听他解释,只会严厉地惩罚他。许昕常常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冤情”,然而得到的回答总是:“谁叫你不听爷爷的话,以后要听话,别犯错误。”“爷爷骂你、打你都是为你好。”这些话让许昕的心凉了,再加上长时间无法相见,许昕慢慢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毕竟是十多岁的男孩,他们更需要的或许是父母的认同、鼓励与支持,长期的打压只会适得其反。为了躲避爷爷的责骂,许昕每天放学之后都会在街上游荡很长时间,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些社会青年。

“一开始,我也不敢和他们玩,心里害怕极了,家长、老师都说他们不是好人。可是,他们对我真的很好,给我买吃的,骑着摩托车带我到处去玩,和他们在一起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我想融入到他们中间,我需要他们带给我安全感。”这是许昕的原话。

我联系了许昕的父母,据他们说孩子是渐渐不喜欢跟他们说话的。一开始,许昕会热情地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尽情地跟父母倾诉自己的委屈,然而,后来就变成了“嗯”“啊”这种不耐烦的应答,再后来,许昕开始“变化”,他再也不愿接父母的电话了。

孩子的变化都有一个过程,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法时刻关注孩子成长,也无法及时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反馈,由于鞭长莫及,父母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导致孩子因缺乏父母的管教而遇到挫折,甚至就此误入歧途。

年幼的孩子远离了父母,容易缺乏安全感,很多家长明明答应了要和孩子视频或打电话,却因为工作忙无法实现,看似不经意的事情却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家长要遵守和孩子的约定,即使是临时有事无法遵守约定,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好好安抚孩子,并且在日后予以补偿,这样孩子不会惶恐,也不会害怕希望会落空。爱能克服远距离,不管距离多远,父母都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深深爱着自己的。

留守儿童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乡村或偏远地区更为普遍,为了改善当前的生存状况,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务工,与孩子两地相隔。孩子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性格孤僻、沉迷网络、缺朋少友、不善交际,甚至自卑自闭、自暴自弃等。这些问题并非孩子本性顽劣,而是长时间缺乏爱和有效沟通所导致的,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因此,身为家长更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给予该给予的情感照顾,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摘自《家长》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