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也是讲理的地方

时间:2022-12-02

家,也是讲理的地方

李风铃

 

1

我的父母是20世纪50年代生人,都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早早步入了社会,但他们一直都崇尚知识,渴望读书。父亲经常去有书的左邻右舍借书看,他尤其喜欢历史,经常在饭桌上给我们讲《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听得非常入迷。那一个个故事给了我最早的文学启蒙,也教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因为父亲的影响,我喜欢语文,却对数学望而生畏。母亲给我讲起了她的故事。她说自己念书的时候,数学成绩在班里拔尖,即便辍学后,数学依旧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年轻时在生产队里干活,哪天干了什么活,挣了多少工分,全凭大脑就记得清清楚楚。她不仅能记住自己的,还能记住跟她一块干活的好姐妹的。生产队的会计对她很佩服,一个劲地说:“你比我的账本还厉害。”

母亲说:“你是我的女儿,数学能差到哪里去?可不能轻易缴械投降啊。”母亲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觉得自己骨子里肯定也有理科生的基因,于是,我坚持在数学上下狠工夫。高考时,我的语文和数学考了几乎相同的分数,都很理想。

读书识字的父亲母亲,有修养,懂爱更懂理,他们给予了我最早的教育启蒙,让我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2

我的父母是在媒人介绍下认识并结婚的,他们感情很好,说话从来都是和风细雨,很少争吵。

长大后我问过母亲,这么多年跟父亲的关系如此和睦,是不是因为你俩脾气都很好,婚姻才少有摩擦。母亲说:“脾气再相投,也有勺子碰了锅沿的时候。家,也是讲理的地方,亲人之间要通情达理,互相理解和包容一些……”“家,也是讲理的地方。”母亲说的这句话,让我至今受益。每当我和先生有了摩擦和争执,我们都会及时叫停。争什么、吵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有商有量?

在这样充满爱和包容的家庭氛围里,儿子性格开朗,即使在青春期也很少叛逆,跟我们说话慢声细语,不起高腔,更不顶撞。曾有人问我教育孩子的秘诀,其实我不过是从父母身上得到了启发:给孩子一个有爱的家,他自然就会长成一个懂爱的孩子。

 

3

1999年,一向身体康健、积极乐观的父亲突染重疾,撒手归西,全家陷入了天塌地陷的悲痛之中。

哭过之后,母亲勇敢地站了起来。因为,她还有我们三个孩子。那时候,我和姐姐都没有成家,弟弟19岁。母亲说:不怕,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都会过去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没有了父亲,母亲开始逼自己干以前从来都不会干的事。需要进城,不喜欢出门的她开始出远门赶集,学习乘车看站牌;不会骑自行车,她就学着蹬三轮车;地里的庄稼活,母亲也打理得很好,只是没了父亲,本来三天能干完的活儿,母亲得干一周。她侍弄的庄稼,跟父亲在世的时候一样好,一点都没有落在村人的后面。

母亲的坚强坚毅、吃苦耐劳,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姐弟仨。她让我们懂得,无论生活处于何种境遇,都不能只是抱怨。摔倒了,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越是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越是要咬牙坚持,决不放弃。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们姐弟三个,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从不躺平,积极地面对每一天。而所有这些,都是母亲在潜移默化中教给我们的。

父亲母亲不仅给了我文学的启蒙和爱的教育,让我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对爱的坚守,还赐予了我面对生活的坚强和永不言败的勇气。这些都是最好的礼物,让我学会品尝幸福,懂得知足,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体会快乐人生。

 

摘自《莫愁》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