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守纪律,这样破解

时间:2022-03-01

上课不守纪律,这样破解

刘杨

 

每个孩子都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有时候没办法更好地控制自己,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

曾经做过父母志愿者,进到小学的课堂里。在那儿,我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20分钟孩子们都坐得笔直,眼睛瞪得溜圆,非常认真地在听老师讲故事,但是20分钟之后,有的孩子的眼神开始变得空洞起来,把脸扭向了窗外;有的孩子开始偷偷地抠起了指甲,还抠得非常认真、专注;有的孩子则拿起铅笔扎橡皮,一下一下地把橡皮扎成了刺猬。那些淘气的男孩就更过分了,他们开始互相做鬼脸,你戳我一下,我戳你一下,闹得不亦乐乎。

 

追因:源于自控力弱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问题,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心理能力。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背后的心理能力是什么呢?是自控力比较弱!这和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关。孩子的大脑前额叶部分发育得还不完善,这就导致了他的冲动控制能力会比较差。所以,即使出现上课不遵守纪律这样的行为,也并不代表他不想做一个好孩子,只是当那些玩闹分神的想法出来之后,他没有办法迅速地把它抑制下去。

 

孩子守纪律,从这3方面做起

每个孩子从内心来讲都是想做一个好孩子的,只是有的时候他没有办法更好地控制自己,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帮助。

 

用课堂游戏帮孩子真正明白守纪律的意义

父母可能会说,遵守课堂纪律、好好听讲这事我已经给他讲了很多遍,但是没用啊!其实,孩子要想真正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是由他的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那么,怎样能让上课遵守纪律这件事被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懂得呢?我们可以采取小游戏的方式,比如在家做课堂游戏:孩子做老师,父母做学生。父母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一会儿捅捅这儿,一会儿捅捅那儿,还乱发言,孩子就能在游戏中体会到老师看到这样的学生时的心理感受,也能直观地明白,这样的学生在上课中能学到的东西寥寥无几。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内化遵守课堂纪律的意义。父母可以依据这样的原则,发展出符合自己家情况的教育方法。

 

在家里给孩子树立自控力榜样

孩子行为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观察和模仿他的抚养者所做出的行为。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成为孩子自控力的榜样,比如,我们不因为着急上班而闯红绿灯,尽管很麻烦但我们依旧要坚持做好垃圾分类……这些行为就是明明白白地在告诉孩子:尽管有很多事情也是成人不情愿的,但可以用自己的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做人做事正确的做法。如果父母很自律,自控力强,孩子在很多时候也会在模仿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控力。

 

让孩子直观地体会到自控力带来的好处

我女儿练琴时特别喜欢分神,一会儿说一句话,一会儿从琴凳上跳下来喝口水,这样导致她每次练琴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有一次,她爸爸想了一个方法,他对女儿说:“孩子,这一次我们既不说话,也不跳下来喝水,我们就弹钢琴,然后爸爸给你记着时间,看看你花了多久。”由于爸爸只要求一次,孩子答应了,于是她就非常专注地弹起了曲子,把曲子全部练完之后,爸爸告诉她时间,她非常惊讶,因为她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而这次练习要是放在平时,要花费1小时2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结果带给她非常大的震撼,她明白了: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她就能节省出很多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自此之后,她练琴就变得专注多了,因为她知道,尽快练完,就可以有很多时间去玩了。

 

摘自《父母必读》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