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点滴”谈

时间:2022-01-21

家庭教育“点滴”谈

朱仲贤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和家教,有识之士更是无不重视家庭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家庭主动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了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做人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父母必须研究一下“家教”问题。但是,当我们把视角触及每个具体的家庭时,却发现,还是有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难、困惑,最终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一些细节切入,来谈谈当下加强家庭教育应该注意的“点滴”。

 

家庭教育要有一点“爸”气——低调霸气

有一种爱,它话不多,甚至有点严肃,虽然在当时看来往往不够热烈,却让人一生一世难以忘怀——它就是低调却霸气的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不可或缺。时下部分家庭中,父亲不作为,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丢给孩子的妈妈或者祖辈,造成对孩子的“治势”不够,孩子的骄娇二气日益凸显;也有一些家庭,父亲“乱”作为,对孩子的教育过宠、过软、过“娘”,造成孩子没有责任与担当,尤其是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

父亲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来自父亲的教育,家庭教育中,父亲要有一定的“爸”气:一言九鼎,要么不说,说到就要做到;身体力行,要么不做,要做一定做成;有担当,骄阳下为家庭撑起一片绿荫,下雨时为家庭撑起一把大伞;很负责,虽然不会每时每刻都在孩子身边,虽然不会每件小事都替孩子考虑到,但一定会为孩子“计深远”。对于家庭教育中的这点需求,由母亲带着的单亲家庭,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条件,以弥补家庭教育中“爸”气的不足。

 

家庭教育要多一点“奶”味——柔情“密”意

柔情“密”意,指温柔、亲密的情谊。它与柔情蜜意有联系,但不等同。和谐的家庭,氛围一定是温柔、亲密的,夫妻之间、孩子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祖孙三代之间,常常能够在平和亲密的状态下进行沟通,而不是经常靠大声呵斥、颐指气使、强迫命令。

这种家庭教育氛围的形成,作为妈妈、奶奶、外婆,要多出一点力。基于母性的天然优势,她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让孩子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感受到浓浓的爱。孩子是感性的,也是有超强感知力和学习力的,在爱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善良的、有爱的、富有同情心的。作为父亲,尤其是初为人父的父亲们,也要学会适当地表现和表达出你的柔情“密”意,一方面避免过于粗线条,另一方面避免过于宠溺。有些缺少“爸”气的家庭,母亲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过多承担起父亲的某些角色,造成角色失衡,这是要注意的。此外,父母爱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家庭教育要融一点艺“述”——艺术表达

父母对孩子的爱,要大声说出来,这是有道理的。但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整天强调“我为了你是如何辛苦”;有的父母每天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只怕不这样就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有的父母只有空洞的说教,像复读机一样每天循环往复;有的父母总是用“别人家孩子”的事例来教育自家孩子,“好孩子”永远在别人家;也有的父母不能辩证地看待自家孩子的优缺点,“瘌痢头儿子——总是自家的好”,一味护短,一味赏识。这些爱的表达方式,都是有缺陷的。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学会“艺术”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要多一些理性和思考。成功的家庭教育,总会有不少感人的教育故事。作为家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少些,要培养他们自立能力。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挖掘、总结和积累这些闪光的点滴,并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些分享的内容,就是“故事”,分享的过程,就是艺“述”。

 

家庭教育要讲一点“科”技——科学分工

没有一个家庭的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当今社会的家长,尤其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但却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养成,有着深深的挫败感;也有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辅导,有着无从下手的无力之感。

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引导和辅导,一要符合国家、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求;二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家长们加强学习,增强自己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和谐文明的家庭,孩子的道德品质不会太差;爱学习的父母,子女的向学之心不会落后。这就是言传身教、不言之教的力量。

要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做父母的除了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外,还需做到各据所长,科学分工。谁的生活技能更好一些,那就在孩子的习惯培养方面多出点力;谁的工作业绩更突出一些,那就在孩子的人生导向方面多做榜样;谁的闲暇时间更多一些,那就在陪伴方面多花点时间;谁的知识积累更扎实一些,那就在孩子的学业辅导方面多花点精力。只有按照各自的优势做好分工,才能够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讲好这第一课、扣好这第一粒扣子,作为家长,不妨从以上4点滴入手。

 

摘自《青春期健康·家庭版》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