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踏上求学路,父母心理要“成长"

时间:2019-09-04


郭艳梅

 

    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面对外出求学的孩子,父母肯定会有诸多不舍,尤其是想到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突然归于寂静。情绪可能会跌落到谷底。

    父母的焦虑和抑郁大多来源于对孩子外出求学的不放心,担心他们对生活不习惯、学习不认真、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父母参考。

在暑假,父母就应当做到未雨绸缪,对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孩子一起畅谈。畅谈的内容必须是具体的问题。而不是“要好好学习”、“和同学和睦相处”等很笼统的话题。比如“如果几个室友喜欢在一起玩游戏,你与他们缺乏共同语言。此时该怎么做才不至于感到孤立?”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 

在孩子临行前,父母需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脆弱的一面展现出来。不仅是因为情绪会传染,还会使得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想家”,而不是想办法去应对。如果父母在离别时能保持一种坚强乐观的态度,其实就是给孩子一种自信:“上大学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相信你一定能够适应”。 

在孩子进入大学最初几周,是父母思念最为强烈的阶段。有些父母熬不住,期间会频繁打电话给孩子,内容无非就是嘘寒问暖,学习为重之类的。殊不知,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不耐烦。因为大多数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主要精力除了学习外,就是撕掉“长不大”的标签,靠自己的力量充分融入新的集体。如果父母频繁进行电话“骚扰”,重新贴上“长不大”标签,这就和孩子心理发展相抵触。建议通话频率不宜太高,通话时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而不是去问一日三餐这些琐碎的事情。当然,也有一部分心理难以“断奶”的孩子,思家心切,会不断打电话给家里,诉说在学校的不如意。此时家长要保持镇定。不能表现出同样的焦虑不安。而是要耐心给予指导,多加鼓励。并且,要让孩子学会多渠道寻求帮助,比如和班级辅导员反映,也可以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年轻人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多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和理解。并适当给予正确的指导。

    其实,孩子离开家庭后,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才是的第一要务。

    因为孩子在身边的时候。父母都把精力放在他的身上。而彼此一些矛盾可能会暂时放下或者掩盖起来。一旦孩子离开了,双方突然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被空虚寂寞所围绕,这些矛盾开始显现,导致夫妻关系紧张。所以,父母应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让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不仅有助于避免整天陷入对孩子的思念和无聊之中,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夫妻感情。

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心,不是孩子没有长大。而是自己心理没有“长大”。也只有让自己“成长”,才能让孩子自由快乐地享受大学时光。

 

摘自《家庭医生报》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