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人”懂事未必好

时间:2019-09-04


舒  心

 

    在生活当中,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你看某某,和你一样大,多么懂事,做起事来像一个大人。”

    “小大人”现象的产生,和其所处的环境直接相关。尤其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在上小学的时候往往就要学会照顾自己,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分担家务活。当家长职能“缺席”,或者不能尽到应尽的责任,孩子就不得不来到成年人的位置,去做成人该做的事。

    另一个原因是成年人所设立的“好孩子”标准诱导。比如孩子想玩,但是当大人在夸赞另一个孩子天天认真写字,那么其内心就会受到影响,认为不玩才是对的,于是就放弃了玩耍的权利,转而去写字。写字并没有错,但是当孩子并非心甘情愿写时,就用成人的标准代替了自己内在的渴望,压抑了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内心比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小大人”,因为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想方设法去获得别人的好感,也就失去了发展自我的能力。

    作为家长,通常会夸赞“小大人”懂事、独立、体贴、有能力。因为这符合成年人的需求。但却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该享受的活泼、轻松、自在的童年正过早地结束了,这是一种扭曲的现象。并不符合孩子的真正需要。

    所以,当你的孩子表现得像个“小大人”,不要只是感到高兴、省心,也要注意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比如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表现?这是他真实的样子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其实,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懂事,成长不等于湮灭童趣.拔苗助长会适得其反.在儿童没有积累起足够的经验和体能之前,保持其正常的心态和适度的发展非常关键。所以,要给孩子玩耍的权利,让他在游戏中成长;允许孩子犯错误,从犯错中学习,从而获得一种自我教育。

 

摘自《家庭医生报》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