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

时间:2023-04-21

家庭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

陈英

 

中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家务活长大了自然都会做。”可事实上,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误区。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家庭跟踪研究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心智成熟更早,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意志力、抗挫能力更强,长大后失业率、犯罪率、离婚率更低。

 

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入世涉世的生命起点

《朱子家训》开篇即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可见,我国自古就有培养孩子日常独立生活、持家养家劳动能力的优良传统,“洒扫、应对、进退”是我国古代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课程。孩子正是在这些日常的家务劳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了家庭责任意识,学会了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伦理和道德规范。所以,家庭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劳动教育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树立家庭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劳动培养孩子感受、欣赏、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家庭劳动教育是一个人学会基本的生存之道,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精神面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的首要途径,也是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强健体魄的重要载体。一个人只有在学会了基本的生存本领以后,才能做到自立自强,也才能拥有实现更高层次追求的能力。

 

家庭劳动教育是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的特殊润滑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的和谐必然建立在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之上。幸福的家庭常常面临许多考验,家务劳动就是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因为疫情居家激发矛盾而导致家暴率、离婚率激增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焦点,这里面除了疫情带来的过高的焦虑情绪在起作用,根本的原因是多年来家庭劳动教育严重缺失造成的劳动观念淡薄,自理能力、感恩能力缺失。

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被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跟父母一样都是应该照顾自己也都是心甘情愿照顾自己的,而自己离开别人的照顾什么事也做不好,进而丧失了自我照顾的能力以及尊重别人的劳动、懂得感恩的能力。

其实孩子本身并不反感做家务,反而能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只有让孩子亲自参与到家务劳动中,他才会真正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的温馨和幸福,学会更好地与人沟通、合作,进而从父母劳动教育的言传身教中获得情感和智慧的滋养,领悟并养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感恩情怀。所以,家庭劳动教育是巩固亲情、促进和谐的特殊润滑剂。

 

以疫情为契机,充分发挥家庭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如果把疫情带来的特殊居家体验当作增进家庭沟通与合作,增进夫妻感情、亲子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将家庭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无论对家长对孩子都会是一剂缓解焦虑、提高幸福指数的良药。

● 把生涯规划理念纳入家庭劳动教育,全家人共同制定家庭奋斗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五年目标、三年目标)、中期(一年目标、半年目标)和短期(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围绕家庭目标明确每个人的责任与分工。在各负其责的前提下,互帮互助,构建平等和睦的家庭命运共同体,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目标管理意识,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和家务劳动有益于身心放松。长时间局限于狭小、封闭的空间内,人会失去控制感,加之疫情带来的工作、学习、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促使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人的生理、心理免疫力都会下降。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和家务劳动能有效地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运动产生的多巴胺还可以使人放松、愉悦,有效地缓解压力及负性情绪。每天安排好固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运动、打扫、整理房间,既可以用高质量的陪伴抵制手机依赖等破坏家庭关系的行为,又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勤做家务的良好习惯。

● 健康的饮食传承家庭礼仪、文化的同时,也是强身健体、巩固亲情的重要手段。烹饪是家庭劳动教育的必修课。可以把做饭当作一种家庭游戏,每一顿饭、每一道菜都设有主厨和帮厨,通过分工、协作完成的美食,一定会让每一个家庭成员吃出爱的味道。

● 做家务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教会孩子及时沟通,就事论事,不乱发脾气。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发泄情绪,所以要尽可能客观、明确、不带任何挑衅意味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总之,家庭劳动教育是生命教育,是感恩教育,也是挫折教育。抗疫时期的家庭劳动实践,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体会到家务劳动对个人身心健康及能力提升、对家庭生活幸福、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独特价值,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特别意义。

 

摘自《心理与健康》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