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双减时代”,几家欢乐几家愁

时间:2023-04-21

“后双减时代”,几家欢乐几家愁

文武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有余,成效如何?

20221028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双减报告。报告总结了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取得的成效,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

“后双减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家长、学生怎么说?“教育军备竞赛”的大潮退去,到底谁在“裸泳”?校外学科培训“虚火”大幅下降后,我们还需要“游泳圈”吗?“快乐教育”能一直快乐下去吗?这些,都需要一个答案。

 

校外培训“虚火”降温了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国务院“双减”报告中指出,在制度配套方面,国家建立了《“双减”意见》和若干配套文件“1+N”政策制度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全链条治理,并列举了一组数据——

对于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2021年底前已实现营转非”“备改审完成率100%。各地共发现查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2.4万余起,25家线上平台企业被约谈,督促其下架违规培训内容。28个省份出台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

这与家长们的切身体会是一致的。

钟女士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双减”之前,她给儿子报了英语、数学、作文等学科加强班,也有钢琴、街舞、书法、绘画、篮球等兴趣培养班。这些班每周上2—4节课,都是先付费再学习,价格不菲,加起来差不多10万元。

“双减”刚有风吹草动的时候,钟女士也很担心,主要是怕学科加强班的钱打了水漂,特意问了培训机构。机构信誓旦旦地拍胸脯保证:“咱们都干了多少年了,好着呢。这也就是一阵风,哪可能说砍就砍?”

“结果政策一下来,他们嗖的就不见了,再也找不着人了,剩下的钱也没退。听说还有‘顶风作案’偷偷补课的,都被抓包了,正撞到枪口上,罚得可厉害了。”钟女士说。

对于校内提质问题,“双减”报告显示,为推动各学校每周5天、每天2小时的课后服务,引进28万名专业人员参与;8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科普、文艺、体育、阅读等兴趣类活动课程;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现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优质资源4.4万条,日均浏览量达5058万。

家长赵先生对此“太有话说了”。他注意到,“双减”之后,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一下子多了许多兴趣爱好。自打学校成立了航模小组、乐高课堂、文学社,还有饲养小动物的萌宠小队,她都想参加,最后选了两个最喜欢的。一个学期下来,女儿动手能力噌噌飙升,感情细腻了,人也开朗了。

赵先生感叹:“过去,早上叫孩子起床难于上青天。现在一想到每天有课外活动在等着,她自己‘腾’的一下,就从被窝里跳起来了。难怪有句话说‘每天叫醒你的不该是闹钟,而是心中的梦想’啊!”

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孩子和家长不再只有一条上山的路,不管你是努力攀爬,还是边爬边看风景,都有同样精彩的未来和同样美好的终点。

 

“双减”解放了孩子和家长

“双减”报告显示,教育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改变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精力负担减轻了。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92%以上的学生自愿参加,88.3%的学生喜欢课后服务。

大乐乐的妈妈很庆幸,自己被“双减”“解放”了。

大乐乐今年六年级,平时功课主要都是妈妈辅导。以前孩子下午430分就放学了,妈妈则要等到5点下班后骑电动车赶到校门口接孩子,那时已经520分。回到家,妈妈做饭洗菜,大乐乐开始写作业。等饭菜都做好了,他的作业才写了不到1/3。饭后,妈妈陪着他,背诵英语,默读课文,检查数学,指导作文,他又爱磨蹭,常常11点钟才完事。

现在呢,下午课上完后,大乐乐要留在教室里完成当天的作业。老师也不下班,留下来答疑解惑。40分钟后,不管作业做得咋样,大乐乐都可以放学了。这样一来,大乐乐妈妈可以先回家做好晚饭的准备活儿,再赶到学校,时间刚刚好。母子俩回到家,妈妈炒菜时,孩子基本上把作业全做完。饭后,她只需要辅导孩子复习预习,补补短板,最多忙到晚上930分,就收工了,简直不要太美好

大乐乐也感觉轻松多了,虽然放学晚了,但有老师的督促,遇到不懂能随时问,他的学习效率比在家高多了。妈妈觉得,他跑出校门时的笑容都比以前灿烂不少。“就连背着书包的脊背,都挺直了不少呢。过去老是弓着腰,没精打彩的,让他挺直腰走路,他还顶嘴:‘你背一个试试!我的腰是被作业压弯的!'”

改变二,家庭教育支出大大减少了。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由原来的12.4万个压减至4932个,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由原来的263个压减至34个,压减率87.1%。绝大多数学生校外培训时长较双减前减少了50%以上。学科类培训收费在政府指导价标准出台后平均下降四成以上。

“解放”的还有海淀家长李先生的钱包。

李先生最直接的体会就是,“手头突然一下子松快了”。儿子读六年级时,班上超半数同学都请了长假上校外补习,他也没例外,几乎没在学校上过课,每天奔走于各个知名校外培训机构之间。

那一年,光培训费,李先生就花了12万多元:我跟爱人的工资刚刚够交培训费,日子过得紧巴巴,所有支出都抠到极致,一切以孩子为重,全部要为培训让路,真的蛮苦的。我们这算少的了,还有花了30多万元的呢!

现在儿子读初一了,校外培训“黄了”,除了一些兴趣类培训,学科类的都停了,想花钱也没地儿花了,李先生身心都轻松了。

“我这个陪读爸爸,算是失业了。突然有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手头也宽裕了,养孩子的成本也下降了不少。我们正在考虑,要不要再生一个呢。以前是不敢生,如今算算吧,时间、精力、金钱成本都降了,再来个二宝也能扛得住。”

改变三,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积极转变。老师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长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盲目报班趋势得到扭转。

在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周老师看来,学生全面发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德、体、美、劳是‘副科’,根本不受重视,如今也成为考察的重点,也要真刀真枪地实践,还要考核。所以,我们也在调整思路,试图跳出书本的束缚,帮助孩子成为各项能力齐备的‘全能形战士’。”

周老师也承认,这个转变并不容易:“以前下午330分放学,现在要延长到510分,将近两个小时的延时服务,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一开始也有点不适应。而且,双减后的新课标不再拘泥于书本,而是以任务群的形式来呈现,就像俄罗斯套娃,大任务下有小任务,小任务下又有更小的任务,一环扣一环,一路打怪升级也不轻松。

周老师说,小学一年级是打基础、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学进度较慢。“有家长抱怨,论知识量,一年级教的还比不上幼儿园教的多。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新课标只是淡化了对成绩的硬性要求,但强化了对学习能力的要求。所以,我们更重视学习、行为、阅读等习惯的培养,真的没办法一天就建成罗马。”

五年级孩子家长胡女士坦言,“双减”对自己冲击蛮大的。“以前老焦虑了,生怕孩子跟不上,将来没书念。现在大家都坐好了,咱也能安稳地坐下了。大家都减负,不挺好么?孩子不必聪明,健康就行!”

更多的改变发生在无声无息间。它们像一场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不知不觉间,滋润了一切,让所有身在其中的人都变得不再一样。这些改变汇成一个清晰的未来——健康第一,全面发展。

 

最怕“我减你不减”

“双减”后的大形势是好的,但也要清醒认识到,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学科类培训换个“马甲”又钻出水面。

据家长吴先生观察,违规培训机构表面上是偃旗息鼓了,其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改地下作战了,还各有各的‘高招’:有的化身‘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有的偷偷转移阵地到居民楼、酒店、咖啡厅,还有的搞线下‘一对一’或者改用会议软件悄悄开班。反正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偷摸搞对抗。”

吴先生很担忧:“教培行业想换条赛道,哪有那么容易?又不是谁都能像‘新东方’搞直播带货,也不是谁都能像董宇辉华丽转身成头部主播。但架不住有市场需求有利可图啊!有些人就开始动歪脑筋,搞阳奉阴违的那一套。还是应该加大力度,把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害群之马揪出来。”

其次,家长观念始终存在“怕吃亏”的心理,担心“我减你不减”。

今年“十一”假期,陆女士一家约了闺蜜一家出游。她儿子奇奇跟闺蜜女儿妞妞同岁,都是四年级小学生,分别在不同的学区上学,但两个孩子之前经常一起玩。

因为疫情影响,两家人已经有一年半没见面了,这回一见,问起彼此孩子的学习情况,才知道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奇奇学校的作业很少,几乎就没回家做过,老师也不督促家长检查作业。而妞妞每天在学校都做不完作业,回家还得做好一会儿,老师对家长也抓得很紧,默写、听写任务不少。“听上去比我们正规多了。”陆女士淡定不了了,“我们减了,别人不减。这不是龟兔赛跑吗?兔子倒头睡大觉,乌龟爬得再慢,一天一天往前撵,要不了几天就跑到前头去了。一天差一点,一年差多少呢?6年下来呢?不行,从今天起,我得给孩子加码。

再次,孩子水平参差不一,有的孩子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慢,确实需要加强辅导。

“双减”前,学校重视,老师紧抓,父母助攻,机构“加餐”,四方合力之下,很多孩子的成绩还算不错。“双减”后,作业和考试大幅缩减了,一二年级甚至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取消纸笔考试,压力陡降,就像弹簧突然断掉,有些孩子就一松百松,放纵自己,甚至沉迷网络游戏了。

孙女士的儿子正读小学三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她就给儿子报了很多班,语数英一门也没落下。儿子也挺争气,天天被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老师表扬。“双减”后没压力了,课外班也停了,儿子成天就知道玩网络游戏、充值,成绩断崖式下跌,差到离谱。

前几天,儿子把孙女士气得够呛。“我辅导他功课,真的觉得他随时都能把我送上西天。24首古诗,期中考试要考的,结果问哪首诗的作者,他都说是李白。辅导了一个半小时,最后他就记住了一个北宋范仲淹。

更可气的是英语成绩,儿子从一岁开口说话就开始天天背的那些英语单词,全扔到九霄云外了。英语老师在家校群里发了两张名单,一张是默写错一个单词的,另一张是默写错1—3个的。孙女士一看就慌了,没有儿子的名字,那肯定是错得更多了。

放学时,她接到儿子,问他错了多少个单词,儿子答10。她再一问总共默多少单词,儿子说“12就是最简单的1月到12月啊!他竟然只默对了两个!他还说大多数同学都这样,还有一个都没对的呢!他就是跟那些不好的比,气不气人?都不知道他学习学哪儿去了,学了个一穷二白!我能不焦虑吗?

孙女士仰天大呼:“老师管不了,课外班没了,家长又辅导不了。苍天啊!我就想问问,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以后是不是直接分流到职高?能不能给孩子一个翻身的机会?”

种种事实证明,引导转变教育观念仍任重道远。

面对“双减”的社会土壤还未真正形成,家长的竞争意识没有变,孩子的竞争格局也没有变的现状,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一切顺其自然。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经刊发过一组关于家庭教育的原则,无论何时读来,都有所启迪——

其一,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当了“甩手掌柜”,可能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留下隐患。

其二,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暴力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拒绝暴力是家庭教育的底线。

其三,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面对错误,要教会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翻旧账”。

其四,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听爸妈的就行”“爱你没商量”……其实,不商量就是不尊重。

其五,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相比只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效陪伴、促膝交流等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其六,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不要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七,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一味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他。无论孩子多大,最能治愈他的,是父母的认可。

其八,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家长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其九,不要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真正幸福的人生并非千篇一律,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只要做到了这些,你就是100分的家长,也能教出100分的孩子来——不是成绩100分,而是人生圆满100分。届时,你就不会再焦虑了。

 

摘自《家庭》2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