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三号”团队: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时间:2022-09-05

“冯如三号”团队: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王力

 

2021101日,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正式认证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三号团队创造的25千克-100千克级油动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间新的世界纪录。该无人机可以持续飞行80小时4635秒,超过由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研发的猎户座油动固定翼无人机2014年创造的80小时252秒的世界纪录,跃居全世界油动固定翼无人机(重量等级无差别)续航时间榜首。

令人更为惊讶的是,此次破纪录的“冯如三号”团队二期成员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团队由来自四个年级不同专业的25名本科生组成,90%以上成员为“00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和飞行家,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在一百年前,他自主设计的“冯如一号”飞机、“冯如二号”飞机打破了欧美飞行家创造的飞行记录,而那时的冯如正值20余岁的青春年华。

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些00学子所制造的冯如三号展现出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在航空领域的实力,他们从前辈手中传承科研精神,笃实创新。在选择这一项目方向的时候,就像当年冯如不被看好一般,如此青年化的团队也面临着一些质疑。有人说:同级别、同动力的无人机能飞20小时就很厉害了,你们是一二年级的本科生,怎么可能做到?然而,他们以毅力与决心,一展青年堪当大任的风采。

2018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成立了第一期科技创新训练营,招募了33名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段较低,很多训练营成员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都很匮乏,也出现过拧断螺栓、损坏机身的情况。然而,他们毫不气馁,每周六,学生们都会在王耀坤等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大到无人机系统的具体组成,小到各种具体的技术、各式电池的使用。同时,他们还去机场观摩,学习无人机的自动驾驶,并到某研究所观摩C919大飞机的静力试验等。

经过半年的课程学习后,科技创新训练营来到了冯如书院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开始亲手打造“冯如三号”飞机。起初,学生们没有任何工程经验,必须在工厂老师傅的带领下,稳扎稳打、一点一点学习基本功。在校内外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认真对待每一个螺钉、每0.1伏电压。这群年轻的学生们从总体设计到细节的研究,进行了反复的实践、艰苦的工作。

在海南的集中试飞中,“冯如三号”团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挫折——在完成一次目标80个小时的试飞过程中,在第72小时时发动机空中停车,飞机被迫降落。而这本是他们在海南最有希望实现80小时目标的一次飞行。队员们只好把迫降下来的飞机推回机库,甚至有人抱头痛哭。

2021年的除夕夜,正是万家灯火时。队员们在19时收工,吃完年夜饭后,在2030分又回到了机库。农历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队员们只是抬头鼓掌,随后又埋头苦干。外面烟花喧天,他们却安静地沉淀。队长张益铨说:大年夜,我们大约凌晨3时多回到住处。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但收获特别多,解决了很多问题。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终于,在20215月的河南许昌,团队努力了一年多的成果——“冯如三号-100无人机持续飞行了80小时4635秒,刷新世界纪录。飞机平稳落地、确认安全后,冯如三号团队的队员们朝飞机飞跑过去,高高兴兴地把这架创纪录的功臣推回了机库。那一刻就觉得,团队在这四年时间里经过的所有坎坷、挫折,熬过的夜、加过的班,都值了。队员李沛杉说。在101日,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正式认证了这一纪录。

“冯如三号-100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先生,也是为了致敬中国航空事业发展110年来无数为航空强国事业不懈奋斗的前辈。其中,“100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现在,冯如三号团队已有了第三期成员,而把最好的飞机献给祖国一直是所有团队成员的追求与梦想。这群年轻的航空人,志在打造新一代飞机,为祖国航空事业添砖加瓦。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春之为青春,即在于敢饮头啖汤的勇为人先,在于勇波新浪的奋斗后劲,在于逆风翱翔的少年志气。它不应被质疑声吞噬,更不应在“戈多式”等待随便哪一种的生活中消磨。“冯如三号”团队赓续“强国在我”之中华青年精神内核,以青年的使命担当,为天空画下绝美的云朵。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雏鹰虽小,也可扶摇直上,逐梦天堑通途。

 

摘自《知识窗》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