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时间:2018-11-14


  

    我们做学校心理学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做测评。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工具是智商测试。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很多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任何问题,在班里却有各种学习的问题。后来我发现,智力会帮助学习,但对学习的结果而言,智商只是一个因素。学习的硬件,比如记忆力、理解力、词汇量、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其效果容易看得到;但无形的软件,影响着硬件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教育心理学在过去五六十年,一直在研究到底是什么因素对学习有最强的影响力?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孩子在同样的智力下,最后学习成绩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差别太大了,这个就是后天的软因素决定的。也总结了最重要的三点:一是孩子的个性特点;二是学习态度;三是时间管理等行为习惯。

一、找到个性特点,养成专注力

    经过这17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确实各有不同的能力特点,结合传统教育的要求,这与父母的期待常常不吻合,就需要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多观察和接纳孩子。

    教育是要以长取胜而不是以短取败,花很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先找到孩子的特点在哪里。

    学习的金字塔告诉我们:

    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l0%的孩子会吸收得比较快;50%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得比较快;

    90%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会吸收理解得最好。

    因此,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有一点要特别提一下,对学习影响特别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专注力。

    电子产品对注意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美国有一个研究,人们对2600个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们2岁时在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对7岁时的自控力、条理能力都有负面的影响。

    那孩子如果天生能专注的时间就比较短,该怎么办?

    1.每天按时休息、保证有规律的睡眠。睡眠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眠。

    2.减少周围易引起分心的事物,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在家里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桌子,每天做作业要在这个桌子上,桌子上尽量减少别的东西。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你今天去姥姥家,有没有发现姥姥家的家具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有没有看到妈妈的发型、衣服等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提醒孩子观察周围的事情,会无形中提高他的专注力。

    4.预习和复习,更容易跟得上老师的讲解。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

    5.教学要求灵活制订。如果孩子坐不住的话,可以把作业分成几个部分,比如说,今天有4页作业,那我们就可以分成4个部分,我们先做l页。

    6.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孩子。如果孩子只能坐下来5分钟,那我们就定6分钟的计时器,等计时器一响,孩子就可以停下来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回来。慢慢延长这个计时器的设定时间。

    7.学习内容本身要恰当。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不利于专注力,都会影响学习,最佳的状态就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程度。

二、好的学习态度就是有强烈的求知欲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两个心理需求达不到,孩子就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研究了35年上进心(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去热爱挑战,有兴趣去查找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而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和态度,又受什么样的“理念”左右呢?一方面有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环境。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表明,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如果父母对好事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如果父母对失败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就是记性差”“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慢慢会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杜艾克博士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她反复把这个实验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他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习有持续动力

    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行为习惯,特别是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等,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

    有家长问:“孩子小学一年级,办事情比较拖沓,尤其是写作业,特别慢。10分钟的作业,要写一个多小时,对学习没有兴趣,该怎么办呢?而且孩子坐不住,总在动来动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里长草,静不下来。”后来我询问这位家长,发现有一件事情,孩子的专注力特别高,就是乐高,除了乐高,其他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下去。

    那么,原因就呼之欲出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读写的要求就比较高,听力理解也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强调的一个技能。可是,读写作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相反,给他带来的是种挫折感,因为他习惯触觉型、动手型的学习。他在学校里,也许因为写得比较慢,完成不了作业,老师也许有一些不太积极的反馈,那孩子就更有挫折感了。学习本身变成了给他带来挫折感的事情,那他对学习就会没有兴趣,总是走神。那对于这个孩子来讲,该怎么办?

    看看这个孩子的能力特点是什么。

    他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乐高,那我们就从他喜欢的事情上来调动他学习的兴趣。比如阅读,可不可以去找一些关于乐高的书?让孩子看到后知道,阅读是自己吸收有用知识的一个途径,可以多看一些这样的课外书。他喜欢动手操作,那么,我们就告诉他,赶快把作业6点前做完,做完之后,我们可以6点半去上乐高课;数学,能不能用乐高来摆计算题?这些都是结合孩子的长处,来帮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途径。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5个具体的建议。

    1.教孩子一些方法。学习理论曾经研究过,早上刚起床的半个小时,还有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人的记忆力会比平时强大概30%,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移到这两个时间就是不错的方法。

    2.固定做作业的时间。写作业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特别是小学的时候。

    3.跟孩子一起拟订规则。可以问一下孩子,你觉得我们吃饭之前是先做数学作业还是先做阅读呢,吃完饭后我们再做另外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把作业分开,使孩子单次作业时间不至于太长。

    4.对于注意力不是特别集中的孩子,提供一些小的奖励。比如孩子喜欢打球,那就数学作业做完之后奖励跟爸爸打十分钟的球,这对孩子来说是动力。

    5.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最晚入睡时间是l0点,即便没做完作业,抱歉,我们要熄灯了。作业交不上去,要自己承担后果。这会让孩子有紧迫感,第二天更加珍惜时间。

                     摘自《家庭教育》2018年总5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