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发泄方式——少年为何要自残?

时间:2018-11-14


肖存利

    李华(化名),今年16岁,在某中学读高一。由于其帅气的外表和良好的品德,使他在同学中很有人缘。但最近不知为什么,他开始自残,用刀子在自己胳膊上划,父母无意间发现了他的行为后,急忙把他带到了诊室。

    李华从小就非常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是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李华的父母由于工作都比较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照顾他,所以,李华是在爷爷奶奶的关爱下长大的。但是,即使见面时间很少。父母对他的管教依旧非常严厉。在李华的眼中,爷爷奶奶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因为每次父母在批评惩罚他的时候,爷爷奶奶都会把他护在身后。后来,在爷爷奶奶搬离父母家的时候,李华就选择了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在两年前,爷爷奶奶相继因病去世,他不得不搬回父母家中,这对李华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他渐渐变得沉默起来,也不怎么爱说话,与父母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再后来就出现了自残的行为。

    来到诊室,李华低着头说:“我也想与父母亲近,但是不敢,总感觉和父母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李华觉得,父母只关心他们的工作,根本不关心自己,只有爷爷奶奶才是自己最倾心的人,自己每天在家都感到很压抑,而且每当父母说自己的时候,就感觉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但是不敢去还击,就选择了用自残的方式来发泄。

    像李华这样的孩子,在中国的教育中很常见。现如今,大多数的父母都因为生计,忙于工作,孩子的一切事情都交由爷爷奶奶全权代理,这就导致了孩子虽然与父母没有分离,但是心却很遥远。

    首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时间段,是建立依恋关系模式,或者叫建立安全关系模式的关键时期,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是在使用形成的这种模式。在李华的家庭中,由于李华的父母忙于工作,忽略了和孩子进行依恋关系模

式的培养,导致李华在行为表现上,亲近爷爷奶奶而疏离父母。其次,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父母与爷爷奶奶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不同,这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混乱,所以,在父母的要求不和自己的心意时,就会在爷爷奶奶那里寻求庇护。第三.李华的父母在和孩子建立关系的过程中,不是良性互动,而是相互带着指责或者攻击,没有体现出爱的交流.就像很多人说的,以爱的名义在虐待。第四,在爷爷奶奶离开的时候,本是李华的父母与孩子重新建立关系的最好时期,但却

被忽视了。而此时也是李华心理最脆弱的时候,最亲的人相继去世,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的内心便会出现恐慌无力甚至愤怒等情绪。此时,他是需要保护的,在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出现退行状态,表现出一些幼稚行为,来让自己去适应,

所以,这时也是最需要父母呵护的。

    相信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永远做孩子心灵的依靠?

    第一,自己再忙碌也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但是不要把这种压力带到家庭生活中去,有些父母由于自身没有控制好情绪,在孩子面前爆发,孩子的心理本身就较为脆弱,如果家长情绪过于激动,不仅伤害他们的感情,还会引起他们的恐惧心理。孩子就不容易跟父母表现得亲近。

    第二,别在孩子面前吵架。家长的任何行为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现过于激烈,容易给他们错误的引导,这会让孩子认为处理事情只要用简单粗暴的形式即可,这种错误的认知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第三.不要采取敷衍的态度。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敏感的。家长的态度如何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很细微的感知出来,因此家长不要用敷衍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疑问,如果家长“顾左右而言他”,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第四.做好子女的榜样。欲子女孝,己先孝,想要孩子成为一个孝顺谦恭的人,自己首先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以自身之典范给孩子一个正确积极的引导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五,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中国孩子总有个永远打不败的对手,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不要总是拿自己家孩子跟别人家比较,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尽相同,这种做法也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摘自《青春期健康》2018年总第2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