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薪火相传

时间:2019-10-04


梁伟 李菡丹 王碧清 

 

2019年9月10 日是我国第35个教师节。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论语》开篇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学”字作为整部《论语》的领起,意味深远,说明“学”是安身立命、经世致用的关键。古人所学乃圣贤之道,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不尊师则无法超凡人圣,“修齐治平”亦沦于空谈。故《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敬学对于传道、治国、平天下皆至关重要。

    古人入私塾读书,要先行拜师礼。而行礼者不仅是学生,连学生的父母都要向老师行跪拜礼:父亲带领儿子,先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之后老师入座于夫子牌位前,接受父子二人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如果是一个家族礼请老师教育子弟,就由家中最尊长者代表族人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育承载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师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国家之富强在于民智,民智之增进在于教育,教育之发展在于教师。教师的作用同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紧密相连。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尊师重教,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就会灿烂辉煌。

    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赋予了“尊师重教”新的内涵。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永远不能忘,但同时也需让教师有尊严,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而作为老师,师德之高,在于爱学生,无论是学高还是身正,最终都要体现为对学生的爱。有教无类,不论家庭出身、贫富贵贱、智力高低,都应该一视同仁,付出同样的爱。爱学生不是用一个模式教育学生,而是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和个性进行传道授业,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爱学生,不能错爱,也不能溺爱,这需要为人师者细心体察、言传身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师德者,教师之魂也。对于教师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教师一定要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摘自《报刊精萃》2019年总第1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