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真实的自信

时间:2019-06-11


陈晓新

 

小硕(化名)是学校重点班一名男生,目前就读高一,外表帅气,脸上经常洋溢着同龄人少有的自信。据了解,初中时他一直担任班长,能力出众,中考以学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高中学校。

临近期末,有一天下午,小硕主动来到了心理咨询室。他表情淡漠地对我说:“我没有什么事,只是再这样下去,我想我无法再待在学校。”没等我回话,他继续说道,“您要是没时间,我自己也可以调整。”我与小硕的咨询关系就是在他这样的高姿态下开始的。

经了解,高中入学后,凭着他自身的优势,当上班长的他非常热心于去承担班里的各种事务,在学习上也是标杆性的人物。然而,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如此排斥学校?他愤愤不平地向我讲述了身边同学对自己的各种“羡慕嫉妒恨”。其中,一次意外的落选事件成为这一切的开端。

小硕:前段时间,我参加校团委某部长的竞聘,最后竟然落选了。

咨询师:你觉得结果不应该这样?

小硕:是的,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侮辱。

咨询师:对于这个结果,你怎么看待?

小硕:他们故意贬低我。不过也无所谓了,优秀的人比较容易招人嫉婉他们害怕被超越。

……

在这件事情上,我发现,他非常确信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强,而落选只是别人的有意排挤。他告诉我,自那之后,他突然对身边的同学都感到异常的失望。    

小硕:近来在班级里,我也感受到特别的压抑。

咨询师:能具体描述一下这种感受吗?

小顽:我是班长,然后很尽心尽力去为班里做事,但是他们却见不得我好。有些人总说我爱出风头,但是我不明白,太过优秀也有错吗?

咨询师:你努力为他们,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同,是吗?

小硕: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不过,可能我的想法比他们成熟得多,导致交往起来比较困难。

……

不难发现,小硕对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有着超乎客观的认识,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根据对其“自信”的觉察,我让他进行了自恋人格的测试(邓涌等人参照NPI和NPDS测试修订的本土化工具)。结果显示,显性自恋人格中的权欲、优越感、特权感和自我钦羡四个因子均得到异常高分。测试进一步证实了“夸大性自我”的存在,这导致他身上显现出直接的表现欲和权欲意识,并持续需要接受来自他人的羡慕。因此,在每次自我受到威胁时,他都是以积极贬低他人的手段以维持自身的优越感和弱化被威胁感。然而,“夸大性自我”只是一种脆弱且不稳定的自尊,并不能让一个人获得实际的力量。针对此问题,本咨询接下来将以“觉察内心脆弱的我”“打破自命不凡的我”和“重塑真实自信的我”为主线脉络,重构小硕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并建立起积极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应对方式。   

觉察“内心脆弱”的我

小硕在每次遭遇否定时,对他人的失望、愤怒和攻击性折射出来的是他过度追求外在的认同。为了维持自身的优越感、寻求自我保护,防御性的自我提升策略成为他应对消极反馈评价的重要手段。由此建立起来的“自信”是虚假且自我怀疑的。因此,咨询的重点在于帮助他觉察到背后隐藏的脆弱情感是如何起作用的。

对于小硕而言,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似乎是无法让人接受的。这个论断,是导致他内心脆弱的根源。对此,他毫无察觉,还自为是地把错误归因于外界。

咨询师: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吗?

小硕:是吧,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也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

咨询师:那这样的话,你应该还是比较独立,不容易受其他人评价的影响。  小顽:可以这样说。  咨询师:可从你所陈述的事件里,当你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时,你很难过。

小硕:如果真是我的问题,我想我能接受。但是,这的确很大原因不在于我。

咨询师:听起来好像无论哪个事件,责任都在于别人。

小硕:也许吧。

咨询师:这样可能会让你感受好很多。

小硕:说不清,我真的强大到不在乎他们的看法吗?而且,即使这样,他们也不可能真正认同我。

……

认同,意味着什么?当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时,自己是如何作出回应的?这样的回应,结果可能是怎么样的?咨询中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的澄清,小硕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需求如何转化为一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以及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过程使他更加真实地面对自我,是作出积极探索和改变的情感基础。

打破“自命不凡”的我

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小硕总是以夸大、自信、自我为中心的形象出现。即使人际受挫,他也将之归因于别人的过错,不仅看不到自身的可能问题,相反放大了自己的优点。然而,他所建构起来的“不平凡的我”如一道屏障,隔离了自身对他人的认知,也导致对自我的认识越来越盲目。

对此,我首先让他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描述,在此基础上再多途径去了解父母、身边的同学对A己的评价。在对比中,他逐渐发现了别人眼中高高在上的自己。  

小硕:其实之前很多时候,我也听过有人说我自负。

咨询师:但是一直以来你都不以为然?

小硕:是的,我觉得我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

咨询师:你还是觉得是他们并未真正了解你?

小顽:是的。

咨询师:可是,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是吗?

……

为了帮助他进一步确认更加客观、真实的自我,针对落选事件,我鼓励他做两件事,一是询问评委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去观察当选者的能力优势。一开始,这两件事对他而言明显是有难度的,因为他需要突破自身的心理安全界限去打破原先的认知。尽管如此,自我确认的动机强烈驱使他这样去做。他也因此看到,落选并不是自以为的他人故意损害,而是事实上他的能力存在劣势。当小硕能够主动与外界交流,走出自我神话的幌子时,真实的自信才有可能建立走己来。

重塑“真实自信”的我

在小硕的世界里,自信是“我必须每个方面都优于其他人,因而得到每个人的认同”。而事实上,自信是高自尊的体现,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个体都能够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基于此,在原来封闭的自我情感与认知被重新理解了之后,我引导他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建构起自信。

首先,真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并不意味着对自我的否定,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也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问题。在咨询过程中,我多次鼓励他主动、开放地通过了解别人去认知自身的不足,即是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开始。另外,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价值所在,也能积极促进他不去偏执地关注不足之处,转而能够积极肯定自我。其次,重新审视自我的责任。当错误发生时,向外归因导致他看不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对自我的认知更加盲目。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内省或者寻找信赖的朋友为自己提供反馈是其分清责任界限的有效方法。比如,当每次自己浮夸的时候,就请身边的好朋友提醒并暗示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升个人力量。个人力量是自信、自尊的重要体现。然而,力量并非一种自我夸大感觉,而是个人切实拥有的东西。走出无用的自我夸大,小硕发现,之前每一件让他感到沮丧的事,事实上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反而可以成为他发现问题、改善关系和自我成长的契机。

咨询效果

咨询结束后,小硕对咨询中提及的事件如释重负。当关注点从别人的认同转向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他开始获得了内在的自信。在人际沟通与互动上,他也开始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更加开放地去接纳他人的反馈。他告诉我,“即使有时还是会体验到因被他人拒绝而产生的愤怒情绪,但自己会在觉察中及时调整。”可以发现,真实的自信给他注入了成长的动力。

 

                         摘自《心理与健康》2019年总第2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