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之谜

时间:2018-05-14


孙清廉

何谓心理暗示?《心理大辞典》说“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他人用言语、手势、表情或示意的举动,使人不自觉地、不加考虑、不加批判地接受某种意见、信念或做某件事。 

研究表明,人在处理事物时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并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状况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之为“主见”。一个心理上“自我”健康的人,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这个人“有主见”。但是世界上并没有万能和十分完美的“自我”,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主见的”,这样就给外来影响留下了空间,给他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

但暗示能否成功还需要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在人格上必须存在“自卑”感,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应该向其请教,必须接受他的判断。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心理暗示。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容易接受他人的暗示呢?

文化水平低,幼稚,心智不成熟,依赖性强,毫无生活、社会经验的人;一个人意志薄弱、毫无自信心的时候;沉浸于个体或信仰崇拜,放松了对客观事物评判的标准,对他人处于完全信任的前提下;患了严重疾病或遭受精神打击的人;在特别紧张的时候,没有思考余地的情况下。 

接受心理暗示既可能是消极负面的影响,也可能是有积极意义的。消极的方面,主要是容易被他人操纵、控制、忽悠,在精神、经济方面受到损害,甚至成为异端邪说的受害者。积极的方面,如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就都是正能量的。如一名运动员,他的成绩已达到世界纪录,但在参赛前就是信心不足,这时候他的教练鼓励他:“你能行,你一定能打破纪录!”这种鼓励性的暗示,就可能激发出运动员的全部潜能,打破纪录,创造出最佳成绩。  

 

摘自《健康文摘》2018年第4期